学校开办民俗园传承闽南文化 村民送来老物件 2013-04-23 10:30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
学生们说,在这里唱南音特别有感觉,脚下冰凉的长条石,身后红墙上的墨绿窗花,让人恍若身在闽南小院。雷国山告诉记者,民俗园是学校打造“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第一步,通过这些老物件让学生们陶醉在多姿多彩的闽南民俗文化中。 |
用于舂米谷的石臼 推铲车送马槽 村民踊跃捐物 邵厝村村民得知后,纷纷把家里的老物件送到学校,有些石制品比较重,村民甚至推着铲车送来。村民邵文飞收藏着不少石制品,他觉得建设民俗园对后代很有教育意义,二话没说便把石狮子、马槽等不少好东西搬到学校。得知民俗园的围墙想模仿闽南建筑“出砖入石”构建,尽管手头没有红砖,但他还是跑了不少地方,买来一万多块从古厝上拆下来的精美砖瓦。今年4月16日,民俗园终于竣工。 记者发现,民俗园草坪的一侧有个不起眼的药槽。雷国山老师介绍,这是泉州崇福寺住持妙月老和尚以前用的。原来,妙月老和尚姓邵,正是邵厝村人,精通拳术和医道,这个药槽是他的侄孙邵景祥捐给学校的。 这些老物件吸引了不少学生围观。在一架长两米、黑黝黝的水车边,几名学生认真地研究着。他们对老物件感到很新奇,很多东西从没见过也没听过。 |
其它热图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