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之难:部门利益“深嵌”高考加分
原本为鼓励学生发挥特长的高考加分政策,曾发挥积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一些部门在加分政策上不断寄附各种功能,高考加分已不堪重负。而这些部门利益的博弈,也成为高考加分改革的核心难题。
记者在北京、广东、吉林等地调查发现,高考加分政策至少涉及5个部门,其中奥数、创新大奖等学科竞赛的加分由科协评定,各种体育加分由体育部门审定,退役士兵加分由民政部门审定,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由民委审定,三好学生等加分由教育部门审定,等等。
在一些省份,涉及高考加分项目的部门更多。吉林省2011年高考照顾加分涉及审核权限最多的是省民政部门,共掌握3类考生的审批权,第二位是吉林省教育部门,此外还有侨务、台联、体育等部门。
黄友文表示,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希望通过高考加分政策推进相关工作开展。
事实上,加分权的背后有部门利益支撑。近年来,浙江等一些地方体育加分不断出现问题,“分区赛”“拉力赛”“通信赛”虽冠有“全国”字样,但有关机构将其拆解成区域性比赛,使加分项目变成部分人的牟利工具。
一位教育界知情人士说,以无线电测向的全国分区赛为例,其赛事由全国行业协会举办,地方学校可以直接组队参加,并不需要各省体育局盖章和备案,地方职能部门监管很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变成有关部门的牟利工具,主要是制度设计和监管漏洞造成的。一些手中握有加分权的部门人员,通过权力寻租交换个人利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加分产业链”。这种暗箱操作,影响了教育公平,也损及政府公信力。
因为高考加分承担过多社会功能,涉及太多部门利益,导致改革难度很大。在浙江,教育部门愿意取消加分鼓励“裸考”,但体育部门则认为,高考加分有着推进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不应废除。
华南师大教育科学院院长卢晓中等专家表示,多部门的利益寄附,既然使高考加分政策偏离方向,改革就应当从剥离既得利益开始。要规范高考加分,仅靠“末端治理”是不够的,必须正视“前端放水”,将监管前移至相关部门,但这需要国家层面来推动。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6-21福建高考作文评卷19日结束 今年不再评优卷
- 2011-06-20教师写近10万字抗癌日记辞世 高考梦终成遗憾(图)
- 2011-06-16确保食品安全 CPI再创新高考验调控智慧
- 2011-06-16CPI再创新高考验调控智慧
- 2011-06-14治“高楼病” 对高考作弊必须保持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