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管理和谐共生
目前,霞浦县各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管理上追求“人文化、素质化”,探索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途径,以生为本,积极营造和谐、温馨、进步的寄宿生活文化,使广大寄宿生如沐春风,健康成长。
“把寄宿制学校建设成为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求知强能的学园”,成为崇儒中心主校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三园式”管理经验;水潮小学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上实行“首遇解决制”,要求教师遇到学生有问题或困难时,必须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学校坚持落实“每日一跟踪,每周一电话,每月一登门”等制度,确保了学生在学校学得好,过得开心;镇江小学则注重人本关怀,从管理制度入手,培养寄宿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此外,承天小学、武坪小学、四门桥小学、西胜民族小学等多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办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主动发展,在寄宿管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快进程优化配置
为加快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标准化建设进程,霞浦县已出台了《霞浦县2008~202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全县小学将由“十五”期间的283所调整为186所,新建扩建2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并合理选址,努力创办10所优质农村寄宿制小学,以满足广大农村寄宿制学生的教育需要。
与此同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基本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实现校校“四有”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小学英语教育。2008年,全县农村初中建立计算机教室,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完全小学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2008年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80%,2010年达到90%以上,2015年以后信息技术开课率达100%。
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寄宿学生较多等特点,采取灵活措施,保证这些学校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建立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有计划地录用师范类毕业生到学校工作,不断补充新生力量,进一步优化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鼓励和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和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工程”,促进农村寄宿制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责任编辑: 陈曦 |
- 2010-01-06霞浦县水潮寄宿制小学建设侧记
- 2010-01-05霞浦边防官兵同孩子们一起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