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山区惊现原始瓷窑址
“很震撼!”年过古稀的王莉英站在苦寨坑上,面对压压叠叠的9座窑炉遗迹,她一连用了“很感人”“很重要”“很有意义”等词来赞誉这个新发现。
“2014年10月发现,2015年11月下旬开始发掘,至2016年1月中旬发掘总面积235平方米。”福建省博物院副研究员羊泽林参与了苦寨坑窑址的发掘,他说,目前已清理出的窑炉均为穴式龙窑,“几乎所有窑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晚期窑炉或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但大部分窑炉结构保存较好”。
“与浙江古窑址比较,永春苦寨坑窑址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元甫说,比如位置较高、窑室比较窄等,这是继武夷山竹林坑古窑址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对南方原始瓷的空间布局研究有重大意义。
“此次,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瓷器标本及一件石器。陶瓷器中绝大部分为原始瓷和窑具,器物均采用贴片法分段制作,多呈灰色或黄白色。”泉州市博物馆研究员陈建中说,装饰上采用刻划、拍印、戳印等手法,纹饰有弦纹、网格纹、几何纹等,还有一系列的纹饰组合。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在介福乡政府的展厅中,专家学者们观摩了部分出土文物标本,恰是这些无法看清真面目的器物和凝固历史岁月的色彩、纹饰,让他们心中有数:商末周初,对,就是这个时期的古窑址!
苦寨坑改写闽瓷烧制史
放眼苦寨坑,在杂草与灌木丛中,浮现的是永春先民智慧与勤劳的身影,是层层黄土也无法淹没的“土与火的艺术”。
那是30多年前的20世纪80年代,介福村民多有以山地种植芦柑为生者,苦寨坑是他们经营所在。破碎的陶瓷片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有一天,一位有心的村民捡了几片到附近烧瓷厂询问,不想它们被初步鉴定为商周时期的器物残片。
这一消息很快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各级考古专家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有古代窑炉遗迹”这一说法得到确认。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苦寨坑古窑相关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去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于2015年底实施了野外考古发掘。不到2个月,“永春发现原始瓷窑址”的消息就传播开来,于是有了专家奔聚苦寨坑的这一幕。
“应该不止烧制区,扩大范围勘查,附近可能还有作坊、存储区,以及生活区、墓葬区。”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栗建安说,别看苦寨坑现在荒凉,杂草丛生,或许曾经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地方。
“苦寨坑所在区域适合古代人类居住,因此完全可能存在窑业群。”福建省博物院研究员楼建龙认为,介福居于晋江和闽江的交界处,有利于产品流通。
“过去谈福建地区烧窑,主要谈德化、安溪、莆田。这次亲临现场看到永春3000多年前的烧制原始瓷器,很感人。永春把福建烧陶瓷的历史提升了。”王莉英说,“我希望能发掘出更早的窑,也希望发现迟一些的窑,那么这一条脉络就很清晰了,这对于研究福建地区陶瓷史是很重要的。”
责任编辑:卓志沐 |
- 2015-12-18200多年前有个晋江人落脚莺歌 在台湾留下陶瓷传奇
- 2015-12-10首届海峡两岸陶瓷学术论坛在漳州举行
- 2015-11-10古典与现代对话 德化陶瓷(柴烧)艺术交流展开幕
- 2015-10-28传统柴窑烧制陶瓷技术烧制将乐安仁陶瓷 供不应求
- 2015-10-28传统柴窑烧制陶瓷技术烧制将乐安仁陶瓷 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