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临摹 还需想象
“我在村小学教过两年的书,当时每月工资只有18元,应付不了家庭开支。”陈子超介绍,当时社会画像有需求,他就辞职以绘画为生。
“每幅画2元,当时年轻,眼睛好,手法快,半天就能完成一幅作品。”陈子超到南安、永春、同安、漳州等地去写生绘制肖像。每逢圩日,在街道旁边,挂上画像的牌子,就有许多人来让他写生画像。由于画得逼真,他收到不少邀约。
陈子超介绍,他第一次为死人画像是在1966年,安溪城厢镇团结村一位老大爷意外摔倒身亡,家人恳求他去画遗像。“既然做这一行,今天会遇到的事,明天也会遇到。”他就壮着胆子应了下来。在遗体前,他尽量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可问题来了,死人的眼睛是闭着,如何还原?乡亲们说,老人的大儿子与老人很相像。他就提出,用他大儿子的照片作为参考,画后的肖像,乡人看了都说非常神似。
除了根据照片画肖像外,一些宗祠需要的祖先画像,则需要听取绘画对象的生平情况,根据想象作画。陈子超说,他画过安溪参内葛盤始祖黄克纲、厚垵谢氏始祖、李光地等各氏族先祖遗像。绘画经验日积月累,陈子超还不断改进画画技巧,一次次地把人物“脸谱”画得更加逼真。
担心炭精画成为“印记”
由于陈子超画技高超,声名远播,许多旅居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华侨登门求画络绎不绝。其名录刊登在《世界名人艺术大典》《当代民间名人辞典》《国际书画名家传略》《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
“有些老年人‘走’的时候都没留下清晰的大照片,而太小太旧甚至都放得有点模糊了的照片,电脑和照相器材没办法还原,我却能还原出来。”陈子超有些自豪地说,虽然现在这个行业越来越萧条,可是他会一直做下去。
陈子超说,炭精画不易褪色,易保存,而且可以达到和照片相媲美的效果。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是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这些特点都是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
炭精画是以人物肖像画为主,如今照相技术发达,炭精画渐渐成为人们的“印记”。“现在的年轻人不愿从事这一行业,偶尔上门求教的又多是玩票性质的,学过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也许这一老行当过了不久就会消失吧。”陈子超惋惜地说,20多年前,有位新疆女孩到上山村石场打工,有一定的绘画基础,经常来向他请教,只是时间不长,这位女徒弟去了晋江,也就没再来了;他的二儿子,跟他学习了两年,由于没有市场,也另谋他路。
□早报记者 林志安 通讯员 洪金示 文/图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12-25海柳雕技艺传承人沙文泽创作海柳烟嘴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
- 2015-12-25木棉驿站:醉心于传统技艺之美
- 2015-12-1472岁草根编导组建工作室 无偿教授高甲戏和器乐技艺
- 2015-12-14安溪六旬阿伯痴迷南音艺术 自制乐器20载盼技艺传承
- 2015-12-04坚守百年制鼓技艺 人已古稀鼓声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