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冰)连江,通江达海,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入驻让这座城充满发展的后劲。
而在城市建设风起云涌之际,文化的兴盛、繁荣也为这座海洋城市增添了更多的幸福感。从文化下乡到基层文艺队伍培育,从非遗的传承与发扬到文艺精品创作,让这座拥有近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培育基层文化队伍
在黄岐镇中心广场,一支特别的腰鼓队正在排练腰鼓,引来周边居民观看。
“别看我们年龄大,只要镇里有大的演出活动,我们都要登台演出。”今年73岁的林娇玉是黄岐镇腰鼓队成员,这支队伍是由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老人组成的群众文艺队伍。
同样的一幕在连江县温麻公园上演,在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中,闽剧古装折子戏《错婚配》登台,引来群众热烈的掌声。“我现在每周演出4场,越演出精神越好,连病痛都不找我了。”该剧由一群业余闽剧爱好者参演,74岁的老生演员陈俊标介绍,如今只要剧团有需要,他都会义务参与演出。
这仅仅是连江县培育基层文化队伍的一个缩影。借助“三下乡”及民间群众性文艺活动平台,近年来连江县大力扶持、培育民间文艺队伍,广泛组织开展“健身腰鼓”“广场健身舞”“现代舞”、民俗活动等艺术门类的公益培训工作,并培养了连江十番乐队、东岱钱棍舞、透堡铁基坪等多个民间艺术团队,为基层文化开展打下了深厚的人才基础。越来越多的乡镇文艺队伍走上舞台,实现在家门口为群众表演文艺节目。
据统计,连江县登记在册的民间文艺骨干已超过3000人,包括上百支广场健身舞队、十支以上的民俗文艺队,涵盖器乐、歌唱、舞蹈、闽剧、书法等。其中拉线狮、铁基坪等非遗民俗表演队已经成为连江县对外文化品牌项目。
“基层的文化需求激发了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有限的专业人才培育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基层文艺队伍,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连江县相关领导介绍。
注重梳理与传承让非遗走进寻常巷陌
走进连江县琯头镇洪海茶馆,大厅里10余名十番队员手持不同乐器尽情演奏,逗管、笛子、笙等管乐器欢快跳脱;椰胡、板胡、大胡等弓弦乐器委婉如歌;三弦、月琴、中阮等弹拨乐器,欢快跳跃……大茶几前,十几位茶友一边品茗,一边聆听着这已经流响百年的十番古乐。
这里是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的基地,20来位十番古乐传承者定期在这里演奏,附近村民经常闻讯而来,演得动情,听得尽兴,一起延续着十番古乐在民间的盛况。
然而,曾几何时,这种民间声乐一度面临消逝。面对窘境,连江县积极尝试,让十番这种非遗形式同广大群众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以焕发新的市场活力。
从2014年起,十番乐队走进琯头中心小学,并着手物色、培养教师后备队伍,他们正逐渐成为十番音乐传播承上启下的新一代人。与此同时,琯头中心小学还成立了十番音乐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1-2节课程,每次约20位学生,邀请老乐手们和当值音乐老师一起登台授课。
“作为连江特色的传统文化,连江十番将会写进地方乡土教材,作为孩子们的选修课。现在我们一直在跟学校讨论教材编写,使十番古乐这门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有趣、更吸引孩子们。”连江十番古乐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林瑞霖介绍。
责任编辑:王超 |
- 2015-10-27泰宁“上清古乐”入选福建文艺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 2015-10-1790名闽外青运志愿者今到位 有文艺工作者企业家
- 2015-10-16文艺创作要在基层唱响主旋律
- 2015-10-16飞雪:文艺摒弃“浮躁”必须修艺养德
- 2015-10-15福建第二届侨界文艺节开幕 多项活动趣味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