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千年文脉滋养有福之州——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福州范本”
http://wmf.fjsen.com 2015-01-07 15:03:43 来源:福州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时任辛亥革命纪念馆馆长、今年68岁的李厚威,回忆起开馆盛况仍激动不已。“那天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剪彩,下午他又带了一批客人来,并亲自讲解。开馆一个月内,他来了三次,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抢救林觉民故居,在当时引发了一场文保“大震荡”。也就在那年,福州启动实施了多项全省乃至全国首创的紧急保护措施,首次对全市64处名人故居、历史纪念地和代表性建筑,比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挂牌。“到1992年1月,这64处场所全部挂牌。至此,过去没有覆盖到的、没有列入文保单位的文物点都得到了保护。”黄启权说,此举成为全国首创。

同一时期,福州市启动修复的还有林则徐系列遗迹。林则徐,世界禁毒先驱,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是他出生、求学、成长以及晚年退养之地,也留下了一系列与他相关的珍贵遗迹。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白湖亭落成。同年10月启动维修林则徐墓地。1997年3月,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开工修复,6月30日竣工,7月1日开放。时间之短,令人赞叹。

做好文保工作,需要人力保证。1991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制从3人增至13人,市文物考古工作队从无到有。毕业于厦门大学考古专业的林果,成为首任考古队队长。

“市考古队是1992年1月成立的,当时多个部门都在合并或精简,而考古队却逆势成立,至今仍是全省唯一具有法人地位的考古队。”林果告诉记者,考古队成立以来,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也为后来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以及“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及联合申报“世遗”立下功劳。

“当年市委、市政府解决文物事业的‘四个一’,值得称道!”采访中,众多文物工作者都表达这样的心声。“四个一”是什么?黄启权对此作了解释:

——一个局。1995年6月,福州市文物管理局正式成立,作为市直二级局,人财物相对独立,定编20人。福州在全省最早成立文物局,比省文物局成立还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也算比较早的。

——一个队。建立福州市考古队,1991年6月正式成立,定编8人。20多年来,福州市考古队在多个考古领域创下辉煌业绩,特别在西沙水下考古、“南海一号”沉船遗址、平潭“碗礁一号”等水下考古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一颗印。从1992年开始,城建项目立项时需要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加盖市文管会(后改为市文物局)的印章。

——一百万。过去,福州全市每年的文物修缮经费只是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8万元,1991年3月现场会议定,从当年开始,此项费用每年市财政拨款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

保护文物,法治保障是根本。在黄启权收集的资料中,记者看到了一份会议纪要,上面写着《1991年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要办好7件实事》,其中就包括“修改《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这项工作。

“类似立法当时在全国都没有先例,要写什么,怎么写,这让大家摸索了好多年。”当时在市政府法制办工作、条例草案执笔人陈公文说,1995年6月,市政府法制办拟出了较为成熟的初稿,此后多次公开征求意见。

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1997年2月4日,历时8年、15易其稿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施行,成为全国第二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由于许多措施在全国具有开创性,法规受到了国家文化、文物、建设部门的高度肯定。

“这项法规不长,就24条,但每条都很管用。”全程参与该项立法的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官君璧说,立法针对我市实际,将文保“四个一”等好做法吸纳其中。法规还赋予人大监督权,依法保护,福州市的大致历史风貌得以保留至今。“这样的成果,得益于这部法规的贯彻实施。”

2002年5月,时任市文化局调研员曾意丹的专著《福州古厝》公开出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欣然为该书作序:“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我曾有幸主持过福州这座美丽古城的工作,曾为保护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护了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增加了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衷心希望我的后任和全省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比我做得更好一些。”

这段话语重心长,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心潮澎湃。这,也已成为历届市委、市政府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接力传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8] 下一页 尾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 2013-03-25组图:老港口 海洋文脉成就文化社区
  • 2012-02-21罗城是“防火墙” 保福州文脉形成
  • 2011-11-28榕城文脉发新枝——福州建设“文化强市”纪实
  • 2011-11-14传承千年文脉打造文化强区 推动鲤城文化发展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