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闽南古厝的传奇
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福兴堂
东南网7月30日讯(福建日报通讯员 梁白瑜 姚德纯 施由森 记者 何祖谋/文 吴新华/图)七月的永春县岵山镇,挂红的几万株荔枝树层层叠叠立在暖风中。在中国传统村落塘溪村的一座老房子里,人们正品着香甜的荔枝,欢快的笑声不时飘出精雕细琢的油漆大门,这就是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福兴堂。
红砖灰瓦,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一根根柱石,雕刻着名家题写的联句和家训;一扇扇窗户,嵌着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历经70载风风雨雨,福兴堂依旧美轮美奂、熠熠生辉。
李氏兄弟“视国犹家”
一入门,抬头可见对联:“人间千百年世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个爱国爱家、德才兼备的传奇商人之家。
在李家兄弟中,武宗排行老二,武庸排老三。“曾祖早年就在外做些生意,祖父李世沂青少年时也是在永春县城及五里街一带做生意,常将永春土特产贩往泉州、福州销售,然后采购一些货物回家出售。”现住在福兴堂李武宗的侄儿、93岁高龄的李鸿良老人说,武宗、武庸兄弟和睦,一起出门经商,一起修建福兴堂。“因当时交通不便,二叔武宗一般很少回家,有时一年才回家一两次。修福兴堂时,兄弟分工合作,二叔在外经营公司,三叔武庸全盘负责基建。”
李武宗从挑货郎开始学习经商,事业做大后,不忘故土,1940年在家乡创办启新小学,免费接收穷人的孩子入学。抗日战争时期,李家兄弟出资从海外买了两轮船粮食,救济福州民众,国民政府还授予李氏兄弟“视国犹家”牌匾。
走南闯北的李家兄弟找来当时全国最顶尖的石雕师、木雕师、砖雕师、泥塑师及画师来修福兴堂。李鸿良当年负责帮忙督造,说起福兴堂的建筑情形,仍然记忆犹新:“当时,石雕、木雕、砖雕都是出自参与建造南京中山陵的师傅之手,总负责是一个叫‘土成’的师傅。师傅共有100多人,分为2大组。厝的左边右边各一组人雕刻。”李鸿良说,陈嘉庚先生作为李武宗的至交,曾3次来参观,对师傅们精湛的工艺赞不绝口,并邀请他们完工后,去建造集美学村。
1945年12月,福兴堂正如火如荼施工之时,李家兄弟创办的“宗中中学”开工奠基的当天,噩耗传来,李武宗从福州前往上海时在吴淞口遭遇日本水雷袭击沉船,不幸罹难。据说,为了抗日,李武宗经常暗中用货船帮国民党运送军火,结果被日本人发现,这才遭遇日寇袭击。
1947年,历时6年福兴堂终于修建完工。可惜,由于局势风雨飘摇,李家人没能搬进福兴堂,此时的他们分散到南洋及上海等地。
直到1986年,李鸿良一家才搬进40年来被当作区公所、粮站,也曾驻过军队、种过草菇的福兴堂。
福兴堂一角
耕读传家恪守祖训
“遵祖宗二字格言曰勤曰俭;孝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福兴堂里20多副对联中的这一副言简意赅地传递着家训:勤俭、耕读。
自1986年李鸿良率领众儿孙十几口人搬进李家大院,他们珍爱着这座凝聚李家人心血的大宅。
“从17岁起,我就常随二叔去泉州、福州经商。开始建福兴堂时,我回家协助三叔,平整土地运土时,我负责称土、记工、看工地。开始建造后,我负责100多人的伙食。”李鸿良说,后来,因事业发展,李鸿良与家人移居上海。上世纪60年代,李鸿良一家迁回岵山,但此时福兴堂属公有。李家就在临近的旧房子中暂住。这一住就到1986年。
“搬进福兴堂之后,我们发现几十年没有维护的大院有了许多破损之处。”李鸿良的儿子李明亮说,他们开始一点一点地修补,“虽然我们不太懂这些木雕、石雕、砖雕,但是它们肯定是难得的艺术品。我们李家人有责任保护这座古厝,将先人乐善好施、爱国爱家的品行世代传承下去。”
李鸿良与他的子孙们谨守家训,后代中读书的有之、经商的有之、种田的也有之。近几年,福兴堂越来越被重视,2013年初还被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号,李家子孙十分引以为傲。
一位游子的“福兴梦”
李晓辰也姓李,却与福兴堂的李家没有血缘关系。“我是随母姓,我父亲是岵山人,姓陈。”一个夏日的午后,这位头发已花白却对福兴堂、对岵山古镇倾注全部心血的52岁清华大学客座教授谈起了他的“福兴梦”。
李晓辰的父亲出生在岵山镇塘溪村,年轻时去新加坡谋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回国赴延安从事翻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定居。虽然离乡多年,但是永春岵山的山山水水一直萦绕在老人家心头,甚至连祖籍杭州的夫人也在临终前嘱咐儿子要带她的骨灰回岵山安放。
2008年,李晓辰带着母亲的骨灰回到岵山。“那趟回来,有人带我到福兴堂去转了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出生于北京、曾参与丽江古城以及天津新区滨海航母主题公园设计的李晓辰惊喜于家乡的古朴与美丽,他再也舍不得离开这方土地,“这里是我的故乡,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保护得更好”。
接下来的两年,李晓辰走遍了岵山镇核心区的六个村落,用他的话说叫“用双脚感受每一寸故土”。同时,花了2万元买来相关书籍,“给自己充电,为自己补上闽南文化这一课”。然后,他毅然辞掉北京的所有工作,带上500万元积蓄回乡成立福建爱地投资有限公司,并开始着手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来岵山镇考察调研,以更好地保护好传统村落原有风貌和历史格局。
“我们聘请国内著名高校的专家团队对岵山核心区六个村的古民居、名木古树开展普查,并编制古镇综合保护发展规划及闽南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更新等五个专题研究,编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开展闽南文化活态区课题研究,以保护岵山古镇的原始形态风貌。”而最早吸引李晓辰的那栋福兴堂成了他无数次造访的大厝,“我带过很多专家到过福兴堂,他们也一致认为就单体民居的精美而言,福兴堂可谓‘中国古典工匠的绝唱’。”
6月30日,“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回到永春参观福兴堂时,连连赞叹:古厝中西合璧,工艺十分讲究,是闽南建筑的典范。
“中华文明最遥远绵长的根就在村落里。”李晓辰说,在与著名学者冯骥才探讨后,更坚定了他保护好家乡古民居的决心。他的“福兴梦”远不止是保护一座福兴堂,还包括保护岵山1800多株百年以上的古荔枝树、350多座明代至近代的闽南传统民居以及岵山的传统民俗、饮食等。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岵山镇已经决定,将来把福兴堂作为闽南建筑艺术馆,向游客展示闽南独具特色的建筑构造艺术与雕刻艺术,留住游子们的乡愁。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7-21晋江陈埭古厝迎来中医义诊团 为患者做推拿针灸
- 2013-11-18最美“闽南红” 古厝惊艳五店市
- 2013-11-13莆田华亭:华侨聚集地 后人筹集资金保护古厝
- 2013-08-01社区讲古:古厝维系血脉 父子分离40载后喜相认
- 2013-05-27谁来抢救闽侯江氏古厝 已200多年历史如今土墙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