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往事说泉州 浓缩百年风华市井百态(图) 2013-06-08 09:58 潘登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
船巷,作为湖头的交通史和文明史的见证,它永远烙印在湖头人和海外游子的记忆中。 |
中山路:浓缩百年风华市井百态 它是泉州现存最早的古街之一,它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它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却有着一个最常见的名字——中山路。 它似乎永远在变,日新月异的流行趋势、花样翻新的商业形式和夺人眼球的营销手段令最时髦的新新人类也感到目不暇接;它又似乎永远不变,古巷里悠长婉转的叫卖声、境庙中的香火气乃至大厝内阿公阿嬷的家长里短令即使穿越而来的古人也不会感到生疏。或许,我们应该感激它的变,所以即使历经数百年,它依然活力四射;但我们更应该感激它的不变,让我们还能透过它,一窥城市记忆深处的百年风华和市井百态。 唐代形成街市 民国时期定名 泉州旧城区的布局曾被形象地概括为“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而所谓的“南北一条街”指的就是旧时的中山路,当时唤作“南大街”。 据史料记载,唐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如今的泉州城成为当时的武荣州州治,并建设了州治的府衙,六曹都堂署和参军万等行政建筑。府衙前的南大街(今中山路一部分)被设为市,并得到严格管理。 宋元时期是泉州发展的鼎盛时期,城市建设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载,当时南大街宽阔“可容十四匹马齐驱”,其后,虽然城市布局几经变化,但南大街一直都是城中主干道。 民国初年,原本是土路的南大街由南洋华侨出资改造成为石板路面,并在沿街建起了两排商住两用的骑楼建筑,这种兼具南洋风情和实用功能的骑楼使得人们不论是在艳阳天还是风雨日都能舒适地行走其中,更使得这里成为真正的“商业中心”。 后来,南大街曾被改造为泉州市区第一条水泥路,并被唤作 “七贤路”,但在不久后的1922年,就因“要永久纪念孙中山先生”而被定名为“中山路”,一直沿用至今。 历经沧桑的中山路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1998年,当年,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中山路整治指挥部”,依照保护为主、修旧如旧及延续历史文脉等原则,对中山路进行了“洗脸镶牙”式的全面整治。这一次持续近三年的整治不仅让中山路重焕荣光,也使泉州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