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八闽动态 > 正文
“非遗”世博之后何时再相聚?
http://wmf.fjsen.com 2010-11-09 10:09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原先散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世博而相聚。半年的集中展示,让许多人真正懂得了它们的价值,心生珍爱之情。如今,终于到了撤展的时刻,伤感之余,更有期待——

半年间,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特意辟出的中国元素传习区,来自各省区市的“非遗”接连亮相,而且不仅“我做你看”,还“我教你学”,吸引众多游客亲手尝试,捏个“泥人张”、做只“风筝魏”,或者翘起手指来几针“湘绣”“苏绣”……欢声笑语中,大家感受着“非遗”的精彩美好,认识了抢救、保护、传承“非遗”的必须与急迫。

“非遗”展示如此精彩

福建的提线木偶表演,上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不算陌生。不过,你见过提线木偶写毛笔字吗?在上海世博园里,就来了个“书法小木偶”。你瞧它,身着红色唐装,踱着方步,走到书桌前,向游客点头致意后,伸出小手拿起一支羊毫笔,蘸墨、舔笔,然后像模像样地写起来,提按到位、徐疾有致……很快,“福建欢迎您”5个大字跃然纸上。写罢,在游客们一阵惊叹声中,小木偶得意地晃了晃头。它还是“悬腕”写的呢!有人提示说。这下大家更惊奇了:人悬腕写字都要练很长时间,能操纵提线木偶使出这手绝活儿,艺人的功夫着实了得!

闽西连城的提线木偶技艺,问世于1898年,李明卿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当然,单凭传统的“提线功”可没法让小木偶悬腕写书法。历经12年苦练,李明卿练成了。表演时,他双手并举、五指皆动,“稳、准、快”地操纵着提线,将自己的手臂之力通过提线贯注于小木偶之手(右图)……提线木偶与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法艺术,在这一刻完美融合。

这边的提线木偶以动取胜,那边的“京剧木偶”以静制动——以静态造型传递京剧神韵。10多年前,酷爱戏曲的李平安决心把京剧舞台上演员最出彩的瞬间化作永恒,他选取模本,制作成原版四分之一大小的“京剧木偶”,配上彩裤、水衣,头上戴着网子、盔帽,脚上穿着袜子、高底靴,还像给真人扮戏那样给它化妆。说是“京剧木偶”,其实它的身子是硅胶做的——因为要穿戏服,木头太硬,稍不留神就会把胳膊掰断了。不过脑袋是木雕,得用花梨木,别的木料不成,雕着雕着就开裂了,要不就是太硬了,刻不动。一样样都得反复试验,京剧演员戴的髯口——胡子,大多是用真发做的,最初李平安也用真发给木偶“焦赞”做了一副髯口,一戴上,嘿,好威风!可一拍照,坏了,照片上的髯口,怎么又粗又重?一想,木偶比真人缩小了四分之三,这胡子不也得按比例缩小吗?将头发劈成四半?没这能耐。无数次试验后,他终于给木偶“焦赞”配好了胡子——用真丝做髯口,粗细正合适。10余年痴心于此,李平安变卖了所有家产,靠在银行工作的哥哥每月给他1000多元钱维持生活,可他说:“能将国粹神韵凝固下来,我乐在其中。”

“非遗”如此精彩,“非遗”传承人的执著坚守,更让人感慨、感动。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