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人文福建> 世界文化遗产 > 正文
泉州历史街巷将恢复石材路面
15条古街巷被纳入保护范围,其中西街将保持现状路面
http://wmf.fjsen.com 2009-11-26 16:33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现状

古街巷新旧建筑混杂

老街巷是泉州老城区的肌理。泉州老城区街巷由于历史的局限,道路狭窄,宽度只有3-4米不等。如此狭窄的道路,在老城区人口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不仅完全适应不了通行的需要,而且无法进行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自来水、电力、燃气、通讯、污水等管道的铺设和配套,消防工作也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由于大部分传统民居产权属私人所有,疏于保护,缺乏管理,加之年久失修,很多古民居破旧不堪,成为危房,且呈有增无减态势。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泉州台风多、暴雨多,老城区排污能力弱,经常连片被淹。

据相关人士介绍,大部分传统民居位于深巷里头,周边配套的基础设施及卫生环境都比较差。一些古民居周边毫无规划的建有现代化外观的公厕及停车棚等公用设施,而有的街巷在传统民居周围建起了多层现代楼房,两者之间既无保护隔离区,也无过渡区,结果产生了“新旧对立、新旧包围”的不和谐景观,使传统民居的整体风貌难以延续。

对策

15条街巷被纳入保护范围

此次纳入保护范围的15条历史街巷,包括西街、裴巷、花巷、玉犀巷、金鱼巷、新路埕、新府口巷、后巷、镇抚巷、敷仁巷、承天巷、西边巷、桂坛巷、义全后街、马坂巷。

规划中不仅明确了15条街巷的保护范围,还提出确定为历史街巷的应保持街巷传统历史原貌,除西街外,都应保持传统路面形式,已改变原石材路面形式的应恢复传统的石材路面。除此之外,这15条街巷还将维持街巷原有线形和宽度,街巷宽4米以下,两侧建筑应控制一层,高度4米,街巷环境设施与传统历史风貌协调统一,严格保护街巷内的历史环境要素。


责任编辑: 陶武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