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琴,女,1959年7月出生,长乐区交通局退休职工。1984年,林玉琴与丈夫结为连理,2009年,丈夫被诊断为不治之症,医生断言最多活不过两年。但林玉琴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带着丈夫开始了漫漫求医之路。2011年,丈夫被送进ICU抢救治疗3个多月后,身体虚弱,不能说话。从此,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倒水、拍背、吸痰、吸氧、打针、按摩、擦身,无微不至地照顾丈夫。13年来,丈夫每年平均住院抢救或治疗2-3次,日常护理更是一日不缀,而她从不言苦,始终默默坚守,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
但凡有一线生机绝不言弃
1984年,经人介绍林玉琴认识了丈夫,很快两人便相识相知、坠入爱河,婚后育有一女,生活平凡且幸福。
然而在2009年,丈夫被诊断出患有气管、支气管淀粉样病变,这种疾病十分罕见且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医生断言最多活不过两年。这一诊断如同晴天霹雳,对林玉琴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尽量调整好自己,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带着丈夫开始了漫漫求医之路。
一转眼,到了2011年,医生断言期限已到,丈夫病危住进了福建省立医院ICU抢救。在此期间,医生建议林玉琴放弃治疗,但她始终坚持着,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她也决不放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她要求医生再为丈夫做一次全面复检,在她的坚持下,医生同意复检,而此次诊断的结果为: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软骨炎,此前诊断实属误诊。与前者相比,气管、支气管复发性多软骨炎有药可控制,但也是不治之症。面对困难,林玉琴没有退缩,选择在困境中坚守,以柔弱的双肩扛起沉重的家庭责任。
无微不至呵护情感动天
患难见真情。面对家庭的突变,生活的苦难,林玉琴选择了坚守。2011年1月起,丈夫在福建省立医院ICU病房抢救治疗,历经3个半月。期间,林玉琴日夜守在病房的出口处,门口的两张合并的长椅就是她晚上睡觉的地方。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她都没有丝毫退缩,日复一日,用心坚守,获得了许多医务人员的尊敬与赞美。
手术过后,丈夫身体憔悴,吃喝需要人喂,不能说话,表达全靠写字,俨然成了一个“孩子”。林玉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开始倒水、拍背、吸痰、吸氧、打针、并定时对家里进行消毒,日常的劳累和疲乏一次次考验着瘦弱的她,但她从不言苦,就这样每天忙碌着。为了防止丈夫长期卧床导致肌肉萎缩,林玉琴每天一遍又一遍地为丈夫按摩,用热水为他擦洗身体,只要对丈夫身体有好处,再累再麻烦,她都会坚持去做。
护理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尤则可,一年两年实不易,林玉琴精心护理了丈夫近十三年,无微不至呵护且无怨无悔,其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所受到的巨大压力常人难以想象。对于林玉琴的付出,丈夫都看在眼里,并写了一首《赞妻贤》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情感:“十年患病细抚慰,精心照料无怨悔。试问当今有几人?贤德至深爱至粹。寒来暑往少膳食,春去冬来无安睡。来生若有报答日,当牛做马亦无悔”。
延续生命的精神支柱
据医生所描述,“患者这种病能活到现在已是奇迹,在这十三年中每年平均住院抢救或治疗2-3次。每次都像闯鬼门关一样,如果患者没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是很难闯关成功的”。
林玉琴丈夫表示:“这强烈的求生欲望来自于妻子和女儿的细心安慰鼓励,她们是我屡创奇迹和生命延续的内在动力及精神支柱,若是没有她们的安慰与鼓励我不可能活到现在。我是不幸的,但也幸运的,幸运的是这十三年我得妻子与女儿的无限关爱。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不论长短,在他离开这世界之前能到此幸运,此生足矣!”
大爱无声长相守,患难与共感人间。面对变故,她从不言苦,默默坚守,无怨无悔,用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用相濡以沫诠释家庭责任,用实际行动抒写了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福州市委文明办 叶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