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杨思义:乐此不疲讲述“红绿故事”的66年党龄志愿者
http://wmf.fjsen.com 2021-07-28 15:17:12 来源:南平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康金山

杨思义,男,1934年11月出生,1955年入党,建瓯市房道镇沶村村民。从18岁当村儿童团团长开始至今,一直为村里工作和万木林保护,弘扬红色历史文化、杨荣优秀家风家训、万木林生态理念孜孜不倦努力着。在沶村他是位德高望重而又有“传奇”般的老者。

“游击队队长黄垂明,当年化名吴金生,上世纪40年代率领游击队伍在沶村邱岭等地一带活动。由李美英负责送信帮游击队做交通,送信、购买物资、照顾伤病员等工作”……近来,杨思义频繁向游人宣传红色文化,介绍他所知道的当地革命红色历史;

“万木林是我们沶村先人杨达卿建造的。他的孙子明朝重臣杨太师杨荣也对保护万木林做出了很大贡献……”沶村也是闻名遐迩的我国唯一以人工林起源的自然保护区的万木林所在村。几十年来这位有着66年党龄的88岁老人,一直坚持为村里后辈和游人讲述万木林历史。每年他志愿服务向游客讲解当地历史文化知识有几十次。他还积极协助将“万木林系列故事”申报成功第七批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退而不休乐当志愿者

年老后,杨思义在家乡杨荣故里沶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配合做好杨荣故里的名胜古迹维护等。

他参与修缮好万木林创始人杨达卿纪念堂,在其内布置张挂杨氏家族与万木林、杨荣家训等历史图文,传好传统优秀家训家风和万木林生态理念。配合重建杨荣“清白堂”一座,写了沶村胜迹清白堂记一文,该处现在是老人活动中心。协调杨家老人杨立菁收集杨荣的东杨宗谱为第五卷,谱内撰写杨氏家族与万木林,追念杨达卿,记沶村名胜古迹清白堂。参与维修杨荣“登灜”牌坊,首先向市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报告要维修“登灜”牌坊,说明势在必行,非修不可的意见,经镇政府盖章,得到市有关部门拨款,镇政府、万木林管理处、本村村委会及个人也出资,进行动工维修。配合修缮好“弘农郡”祠,并在大厅内撰设杨荣文化版面,现在面貌一新。

2001年农历11月下旬,他主动帮助沶村的贫困户杨下老拆危房,建新房。该户全家4口人,其中有2个是残疾人。杨下老的房屋是墙倒靠桩,上漏下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此,他发动大家帮助他改善居住条件,村委会集体支援杉木30株,万木林管理处支援瓦片1万块,杨下老的亲戚和宗亲义务的帮助拆房、放墙,整理地基,砍杉木、锯板、扶拼等工序。杨思义参加督工设计,共花了40天时间,建好3个卧房,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完美竣工。杨下老全家人欢欢喜喜的住入新房,过春节。其还在饭桌的对面壁挂一张毛主席像,上边写共产党万岁,下边写翻身不忘共产党,右边写幸福感谢毛主席。

为村发展多次放弃“上调”机会

杨思义虽经历多个岗位,他一直扑在村里工作上,忙忙碌碌,以家乡发展为重。他为村里工作多次放弃了上调,极可能转为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

因1958至1960年连续3年减产,1961年沶村大队党支部打报告向公社党委要求将已任房道银行营业所会计的杨思义调回沶村任大队长。为服从组织,他不讲个人得失,答应就任。

沶村大队后来有了3万多亩的山,县委办一位同志前来总结沶村大队发展林业生产的“十大成绩”。1963年,他与沶村大队党支部书记杨立兴出席省林业先进集体表彰会议,与省委书记叶飞、省长魏金水合影留念。

1964年,为了沶村大队的工作红旗不倒,他与其他同志一是发动各生产队从沶村的西坑垅起到水尾山上,大面积造林200余亩。二是在八角亭开垦荒山一片,面积400余亩。为解决劳力不足的情况,组织成立“平耕半读”学校一所,安排人口多,劳动力少,子女不能就读的困难户的青少年50余人入校。

1965年,时任房道公社党委书记调杨思义去公社任会计,因大队惜才不肯放人,所以未去就任。

1966年,沶村又有新发展,成立老年耕山队一个。当年时任公社党委书记又要调他去房道“扁担医院”任党支部书记,后未去就任,留在村里。

1974年至1975年,他当选大队党支部委员,分管林业,兼林业员,主持大队开垦荒山种茶叶400余亩,并参与组织建立有50余人的妇女茶场一个。同年参与主持组织规划设计新建丘岭新村由8个生产队扩大为10个生产队,由村集体出木材,地基不要钱,建成了40多户人家的新村,以解决当时沶村本村村民孩子长大需分家建新房而地基少的问题。1975年上半年公社党委下调令要调他去房道粮站工作,因沶村大队整在办茶场建新村不能离开,未去就任。

“我在万木林管理所工作期间,积极参与拍《神奇的万木林》电视剧时,充当万木林管理所所长的角色演员。前几年市里组织到沶村拍人文风光纪录片《神奇万木林》时,我也上了讲解万木林故事的镜头。”杨思义回忆万木林历史,开心说到自己也当过“演员”。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