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的老村医,坚持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践行着对村民的承诺。
罗万箱,男,1946年出生,中共党员,尤溪县管前镇林源村人,1968年12月创办了林源村第一个村保健站,从赤脚医生做起,一干就是53年,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先后被三明市卫生局评为三明市计划免疫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扎根乡村,守护一方健康
今年75岁的罗万箱,有着40年党龄和53年的行医经验。1968年,23岁的他学医归来,便一头扎进偏僻的大山,成为林源村的村医。后因工作需要,1988年被调到了乡卫生院。2006年,本该退休的罗万箱又被乡卫生院返聘,相继从事肺结核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这一干又是8年。
2014年11月,罗万箱已年届古稀,在福州的子女多次要把他接到身边照顾,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坚持要留在林源村当村医。罗万箱知道,林源有4个村民小组,1700多人口,却难找到一个常驻医生,山里百姓看病难。在村民的挽留下,尽管年逾古稀,罗万箱还是留在了村里,继续为村民看病,继续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每天一大早,来到村卫生室,罗万箱先是拿出一份报纸,尽管眼睛渐渐老花,要用去更多的时间,他依然认真地看完了,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就像对这份工作的执着。疫情防控期间,罗万箱总是伏案一丝不苟的记录着村里返乡人员的各项信息,对村里的卫生院、小卖部等场所,进行消杀作业,这些对于一位75岁的老人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都认真细致做好。
不忘初心,践行一份承诺
罗万箱回忆起小时候,他的妈妈和弟弟患上了麻疹,因当时医疗条件不好,治疗不及时引发肺炎,妈妈和弟弟相继去世。那时候起,他就向自己承诺要当一名村医,不让缺医少药的悲剧重演。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巫山村民汤梅英,半瘫在床。她家地处偏远,山路又陡峭,车子都开不上去。罗万箱每次为她看诊时,都得跋山涉水徒步去,但这些他都毫不在意,去年就为她上门看诊8次。
源宅村贫困户罗春妹不小心摔断了腿,前后治疗花费了近4万元。她儿媳又患有糖尿病,每年治病就得花不少钱。罗万箱一直免费为她上门看诊。罗春妹说,多亏了罗医生,现在病情控制稳定。
“风里来雨里去,看病认真又仔细。这句顺口溜形容罗医生,正合适。”镇驻村工作组组长给罗万箱竖起了大拇指。
默默付出,献出一片热心
罗万箱始终记着自己的党员身份,对病人和公益事业却热心相助。对村里的低保户,罗万箱只收取基本的药品费,这三四年来就义务为50多人次免费看诊。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还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今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生活节俭的罗万箱毅然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用于支持防疫工作。“跟那些在疫情一线奋战、奉献自己生命的医务人员相比,我捐2300元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在做点小事情。”这就是这名老党员捐款的初衷
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以来,罗万箱身感责任重大,除了照常给村民看病外,每天坚持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给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参与疫情防控的宣传和劝导。
“我多跑跑腿、动动嘴,有助于村干部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罗万箱说,村里很多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自己都给他们看过病。因此,大家信任他,肯听他的话。
有一次,一位从温州返乡的村民,非要出村采购,谁劝都不听。后来还是罗万箱出面,耐心劝导,他才情绪稳定下来,配合村里的工作。
“穿了这身白大褂,就要担起治病救人的责任。我会一直做好村医这份工作,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罗万箱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