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俞兆月:默默守塔人,拳拳守塔情
http://wmf.fjsen.com 2020-12-30 16:46:49 来源: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办 责任编辑:康金山

一座耸立的牛山岛灯塔,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牛山岛灯塔位于离台湾新竹只有68海里的平潭岛上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牛山岛,处在台湾海峡北段,属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管理,始建于1873年,1945年毁于战争,1987年重建,塔高24米,灯高94米,射程24海里,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灯塔。该灯塔是台湾海峡北部的主要助航标志之一,所有进出台湾海峡的船舶都要依靠它进行定位、导航和转向。

而这座岛是出了名的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的岛屿,1982年需要上岛一批人员进行恢复发光及整修作业,这让不少人打起退堂鼓。“没人上,我先上!”那一年年仅25岁的俞兆月,下定决心从一名教师转岗登上牛山岛。昔日青葱少年,今已两鬓斑白,俞兆月等一批人员默默守护了牛山岛灯塔30载岁月年华。

岛上耐寂寞,苦干显担当

选择牛山岛,就是选择苦日子。80年代初岛上还没有通电,只能靠点蜡烛或煤油灯;没有液化气,只能拔些杂草或捡些树枝来生火烧饭。条件虽艰苦,但那时的俞兆月还年轻,身上憋着一股干劲、拼劲,认为守护灯塔,保证过往船舶的安全是一番了不起的“大事业”。慢慢地,俞兆月与这批守塔人一起相互鼓劲,苦中作乐,以岛为家,开始了“桃花岛”般的生活。

牛山岛恶劣的气候条件常常令人头疼。一年中风力7级以上的天数达250天左右,这给日常的交接班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无法及时补充蔬菜食品。记得有一年春节持续大风,俞兆月和几个同事被困在岛上足足54天。由于所带食物有限,眼看着食物一天天减少,一日三餐已无法保证,只能一天吃两餐,后来降为一天只能吃一餐。除夕夜,他只吃了一顿米饭配盐水的年夜饭。而这年夜饭里夹杂着俞兆月几个守塔人的谈笑风声,其乐融融,这顿年夜饭也成了俞兆月这辈子最难忘的一次年夜饭。同样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年冬季刮起了10级左右的大风,连续刮了一个多月,后来连储备食物都全部吃光了,即使曾经想过种植瓜果蔬菜,但因岛上土壤也根本无法种植。俞兆月只好带领着大家四处挖点野菜填填肚子,充充饥。等到风力稍有减弱,补给的食物才从岛外运来,方解燃眉之急。这送来的食物,仿佛是大家的救命稻草。由于岛上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带上岛的肉类食品也易腐烂,又因常年在潮湿、盐份重的空气里生活,俞兆月患上了甲亢和胃病,胃痛时常发作,受岛上条件的限制,只能强忍疼痛,能撑则撑。

台风天就是守塔人的梦魇。一年中台风多达四五次,记得有一次超强台风正面袭击牛山岛,风力达17级,灯塔的外围墙被吹倒100多米,厨房北面的几扇大门也被刮倒,俞兆月和同事见状,试图爬出去封门。不料,一股劲风把他们连人带门卷起,又摔在围墙脚下,如不是被围墙所挡,早已掉入墙外悬崖……

日出日落,潮涨潮息。俞兆月这些守塔人的生活单调而枯燥、孤独而寂寞,艰辛而困苦。但越是艰苦越显担当,他们默默地为过往船舶指引航向,为航海人照亮心的归程。

勤上“必修课”,巧当“蜘蛛侠”

灯塔的日常保养维护是守塔的“必修课”。

每年一次的灯塔围墙粉刷保养工作是最为艰苦的。灯塔围墙的墙体是由杂乱的石头砌成,墙面凹凸不平,内外粉刷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粉刷一次要用掉1400多公斤涂料,60多把刷子。而涂料从大岛县城运到澳前码头再转运到牛山岛码头,需要经过车和船的一路驳转。然而,更令人望而却步的是从牛山岛码头到灯塔的一条长500多米的石栈道。山路崎岖不平,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靠俞兆月和大家的肩和手,一桶一桶地挑上去,手提上去。就这样,往返数十趟下来,大家的肩膀和手全被磨破了皮,起了泡。后来终于有了柴油机发电,但柴油运送也成为一大难题。每年发电用的柴油大概需30吨,为保证正常供应,每次都是他组织大家一起一担一担挑上去,来回每人要挑几十担,直至肩肿了,手麻了,腿迈不动了。

灯笼的维护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塔高约24米,灯高94米,灯笼上没有任何着力点,俞兆月和同事们只能靠身上绑紧安全绳,使用巧劲进行半悬空作业,俨然成了海上“蜘蛛侠”。中午时段,灯笼内的温度高达60多度,人闷在里面,汗流浃背,拧一拧身上的衣服,汗水一个劲地往下滴。作业过程中,还会经常被碰伤、刮伤。有一次俞兆月不慎手臂被刮破流血,但他强忍疼痛,坚持把灯塔维护到位才下来。由于牛山岛早晚空气潮湿,夏天给灯笼做清洁和油漆保养,只能选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作业,而炎炎烈日下,待保养完成,俞兆月的胳膊都被晒脱了一层皮。

每年的风机保养,也是一件令人揪心的工作。2003年前后,岛上安装了一座10KW的风力发电机,风机塔架高达28米、避雷塔架高达32米。由于地处孤岛,要专业人员上岛维修保养有一定难度,这份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守护灯塔的这些人肩上。作为班组长的俞兆月,带领着大家把又高又重的塔架放倒后进行检修,检修后再立起,一道道程序严密而复杂,容不得半点闪失。他们就是用最简单的工具,像“变戏法”一样把重达几吨的风机和塔架一次次地升起又放下,一次次放下又升起……俞兆月他们就是这样,用他们的坚毅和执着书写着不朽的篇章。

宁舍小家庭,也守牛山塔

长期工作生活在岛上,没有“舍小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航标事业的无限忠诚是难以坚守的。俞兆月就是这样的人。1988年的夏天,俞兆月的爱人突然患了急性肝炎,由于岛上正在进行灯塔设备维护,他无法脱身,他爱人只能一个人住院治疗,托亲友帮忙照看。在他爱人先后两次生孩子时,俞兆月都在牛山岛灯塔上值班,不仅错过了孩子出生时刚当父亲的喜悦,还缺失了作为丈夫在妻子生产时急需的陪护。等俞兆月下了岛回到家,小孩都已满月了。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由于长期的守岛生活而疏于对家人的照顾,俞兆月刻满岁月沧桑的脸上流露出内心对他们深深的愧意。

旧貌换新颜,不变守塔情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标新设备的应用,牛山岛灯塔一改以往生火造饭、点蜡就餐的落后场景,柴油机换成了太阳能,柴草变成了液化气,还添置了电风扇、冰箱、卫星电视等设备,住房也全都进行了装修改造,面貌有了新变化 ,而不变的是在牛山岛灯塔墙面上赫然刻着的那句醒目的标语:“以岛为家守灯塔,以苦为荣作贡献”,这句朴素的话正是俞兆月等牛山岛守塔人三十年如一日风雨坚守的真实写照,也是牛山岛灯塔精神的完美诠释。

2018年,俞兆月一批牛山岛守塔人默默守塔的事迹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受邀参加“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评选,获得感动福建十大人物提名奖。他们守护台湾海峡一方水域平安的感人事迹也在八闽大地传播开来,这种不忘初心、以身守塔的精神得以弘扬,牛山岛灯塔班组也先后获过“上海市红旗班组”(当时灯塔隶属于上海市海事局)、“福建省五一先锋号”等荣誉,成为航标业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

牛山岛守塔人用精神和信仰标记时代,用实干和奋斗镌刻荣光。信念如磐,一脉相承。如今,新一代牛山岛守塔人接过俞兆月等老一辈守塔人的衣钵,继续发扬他们不变的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