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庵有着一位特殊的“妈妈”--释宽参老师父,41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着17个被遗弃的孩子。
吴宽参,女,1937年5月出生,郭厝村清明庵住持。俗话说“养儿不易”,然而泉港峰尾镇的郭厝村却有一位特殊的“妈妈”——清明庵释宽参老师父。41年来一手养育17个孩子,这些孩子尚在襁褓之中就被送到她的身边,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阿姑”。时间飞逝,这些孩子中,现在最大的孩子已经41岁,最小的只有6岁。而目前尚有7个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附近的学校上学。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依旧下地耕作、贴补家用供孩子们上学,默默的为孩子们撑起着这个“家”。
耄耋之年 闲不住仍下地耕作
虽已是84岁高龄,阿姑依然在光线有些暗沉的清明庵大殿里忙碌着,身穿素马甲,戴着一顶有些陈旧的绒帽。但身体看着还算硬朗,手上的老茧令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她曾经历的辛劳。
“阿姑就是这样,闲不下来,以前我们小,她每天耕作忙碌来养育我们,现在我们长大了,她也停不下来,总想找点事做,是个坐不住的人。虽然阿姑经常腿脚酸痛,日常还是会扛着锄头到门前的地里去劳作。在清明庵还饲养着还有许多动物,会叫”阿姑“的八哥已经养了5年、鸽子养了9年、悠闲躺着的大狗已来了6年,所有动物都因为阿姑的心善汇聚在清明庵。”平禅师父是阿姑收养的第二个孩子,现在大部分时间留在清明庵帮着处理庵里的大小事务。
阿姑5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不得已将她送到了清明庵。41年前,一位相识的医生告诉她,有户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无力抚养,问她要不要收养。阿姑听完后很是心疼,便把孩子接了过来。当时孩子只有7个月大,因营养不良,身体很是虚弱,她便赶紧买来了奶粉、米糊细心照料。4年后,她收养了第二个孩子,之后,出现在庵里的孩子越来越多。阿姑很用心地为每个孩子取了好听的名字:嘉嘉、甜甜、咚咚等甜美又可爱的名字,凝聚了阿姑对孩子们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再苦再难 坚持供孩子们上学
17个孩子的起居饮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庵里的条件艰苦,为了解决孩子们的温饱,阿姑一年到头起早摸黑去种地、做手工,早出晚归。尽管日子紧巴巴的,可她却还坚持供养孩子们读书。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每年开学,是她最困难的时候,开学便意味着借钱,新债旧账总是没有尽头。
“阿姑对我们很好,自己再苦再难,也总想创造更好的条件给我们。”平禅师父感慨地说,阿姑常鼓励孩子们多读书,长大了才能自己决定走什么样的路。“在我们这些孩子中,有三个上了大学,没上大学的也大多去了佛学院学习。”孩子们心疼阿姑的辛苦,想提前出来为她分担一点。每当阿姑听到有人说不去上学,很少发脾气的她就会生气。“阿姑常说时代不一样了,将来无论做什么,都要有知识。”
小小清明庵是17个孩子的家
对于阿姑来说,温饱的问题,自己辛苦点就可以解决,最让她操心的是孩子们的健康。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小孩感冒发烧就足以让人焦头烂额,可想而知,对于这个有17个孩子的“妈妈”来说,又是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考验。
宝禅师父是阿姑抚养的第三个孩子,被捡来的时候只有七八个月大,后来才知道当时孩子患有先天性肾炎,在之后的日子里,阿姑一直想尽办法帮孩子治病,哪怕是借钱来买药。直到孩子14岁,病情才稳定;因小时候发烧影响了智力发育的老五,来到庵里后,阿姑带着她四处求医,曾经连续打了一个多月的吊瓶,可惜并没有办法医治好,一旦天气过热便容易暴躁;老大香禅师父十几年前查出了癌症,经过治疗,情况仍不容乐观……
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见到阿姑时,你一定会被她满脸慈爱的笑容打动,忍不住想拥抱这位饱经风霜、让人心生敬重的“母亲”。如今,随着一部分孩子渐渐长大,也由于一些爱心人士和政府部门的关心,庵里的生活宽裕了不少。2019年,断断续续修了5年的清明庵新大殿落成。看着新的清明庵,阿姑笑了。这里将会成为她和孩子们美好生活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