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陈冬 刘昌厚)今年78岁的颜立水,堪称“同安文化符号”,尽管退休十多年,他依然不愿放下自己钟爱的地方文化工作。近日,记者来到颜立水家,了解关于老同安县的历史变迁故事,颜老很快地从书房搬出了数十本他的专著。每一本书,都是颜立水用坚守呵护同安文化的成果。
“除了在厦门大学上学,其余时间我都在同安,这里的每一方土地,我都很熟悉。”在颜立水看来,古城同安,是厦门历史文化的根源地。这里曾商贾云集,历史的脚步留下了斑驳的印记。改革开放的浪潮,更是赋予同安由表及里的深刻改变,迎来了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广阔天地。
历史悠久:许濙入闽形成 闽南文化雏形
2000多年前,闽越国反汉,汉武帝派左翊将军许濙平叛,驻师营城(今同安小西门),首次入闽并“永镇斯土”的中原汉人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以及“河洛话”(现称“闽南语”),这算是闽南文化的雏形,也由此揭开了同安文明史的序幕。对许濙将军颇有研究的许初水也是同安人,他在翻阅资料时发现,许濙带队入闽平越,在《同安志》《泉州志》《厦门志》及河南《回望颍川》中都有记载,而民间也有“许濙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的俚语流传。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晋安县(即今南安县)置同安县,“同安”得名始此。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析南安县西南四乡(即永丰、明盛、绥德、武德)置大同场(即同安县前身)。
公元933年,开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时升场为县,同安正式实施县治。其辖境包括今天的金门县、厦门市各区(海沧部分)及龙海市角美镇。元代为加强台湾海峡军事管理,设澎湖巡检司隶属同安县兼管台湾民政,台湾行政建制于是始。
公元1913年析同安县嘉禾里及翔风里的大小金门岛、大小嶝岛置思明县(今厦门市区),翌年又从思明县划出大小金门岛、大小嶝岛成立金门县。因此,金门乡亲称“同安母县”。
“未有厦门,先有同安”。今天的厦门市行政区域,正是从古同安发展而来。从公元933年至1997年同安撤县设区,同安县延续了10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