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林秀金与哥哥。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凌晨的闽侯甘蔗街道,下井巷44号的小屋已经亮起暖黄的灯。林秀金轻轻推开哥哥的房门,床头柜上的电子钟显示5时30分——这是她几乎雷打不动的起床时间。
烧水、煮粥、调制药糊……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窗台时,林秀金已跪在床边,用温热的毛巾为哥哥擦拭身体,之后便开始给对方喂早饭。
这样的场景,已在这间约30平方米的小屋里重复了700多个日夜。
绝境坚守
“2023年7月7日,这个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林秀金回忆说,那天凌晨,还在睡梦中的她接到福州交警的一个电话,称她的哥哥林学茂遭遇严重车祸,正在抢救,生死未卜。
林秀金立即从工作地罗源赶到医院,面对昏迷不醒的哥哥和20多万元的医疗费,她第一次体会到了“天塌了”的滋味。高额的医疗费,不仅掏空了林秀金所有的积蓄,还让她借遍了亲朋好友。不得已提前出院后,她原本想带哥哥回闽侯廷坪老家,但手术引发的脑积水让林学茂瘫痪在床。更让她窒息的是,哥哥整整3个月毫无苏醒迹象。
绝望时,她想到“父母已经去世,只剩哥哥这唯一的亲人”,最终选择坚守下去。
暖流汇聚
由于城里山区往返不便,林秀金的一名好友主动借出位于甘蔗街道下井巷44号的闲置房屋,他们这才有了栖身之所。
从此,林秀金成了哥哥的专职康复师:自学拍背排痰、按摩手法,用布带绑着哥哥的脚踝教他迈步。为防止肌肉萎缩,她每天为哥哥做全身按摩;为训练吞咽功能,她将食物打成糊状,用勺尖试温后缓慢喂食。
林秀金的坚持感动了无数人。后续在闽侯县总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同病房的病友家属悄悄递来两三百元,或塞来牛奶面包;医院的护工总会多买一份早餐,亲自送到她手上。最让她难忘的是,在推哥哥去医院的路上,由于哥哥瘫痪无力,轮椅稍有颠簸便会滑落,林秀金不得不一边死死拽住安全带,一边用身体顶住轮椅背。沿途商户们见状,自发形成“人链”:有的帮忙推车,有的帮忙扶住哥哥摇晃的身体,医院保安更是直接抱起林学茂,一路送进诊室。
这些点滴温暖,让林秀金重燃希望。更让她感动的是,在廷坪乡党委政府的及时介入下,兄妹俩迅速对接闽侯县民政局。闽侯县民政局将林学茂纳入低保,后转为特困人员,每月发放2140元补助金。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其配备高靠背轮椅,解决出行难题,并提供蛋白粉等物资。廷坪乡经济促进会从去年5月开始,每月为兄妹俩提供3000元生活费。
林秀金坦言,布满阴霾的日子终于见到了久违的阳光。
康复奇迹
两个月前,林学茂因营养不良引发抽搐被送回闽侯县总医院,这次住院成为其康复的关键转折点。
医护团队量身定制康复方案,在他们的专业治疗和细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出院那天在三轮车上,我轻轻扶他一把,他自己就把脚抬上车了!以前喊他洗手都没反应,现在会主动把手伸过来。”林秀金说,最让她惊喜的是哥哥眼神的变化,从最初的空洞麻木,到如今会因她讲笑话而眯眼,甚至偶尔还能挤出一个“别扭”笑容。这一个个主动的情绪表达,让她觉得哥哥康复在望。
如今,每天清晨和傍晚,下井巷总会看到这样的画面:林秀金推着轮椅,和哥哥缓缓前行。阳光洒在兄妹俩身上,轮椅扶手上挂着的康复手球随风轻晃。“只要哥哥在,家就在。”林秀金笑着说。
闽侯县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督促社工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帮扶,协助兄妹二人更好适应生活,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廷坪乡党委政府也会持续关注兄妹俩的生活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闽侯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福州晚报 陈木易 实习生 孙晗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