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戴开华:入赘女婿28年如一日至善至孝
http://wmf.fjsen.com 2020-02-03 11:43:59 来源:三明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康金山

好女婿28年如一日至诚至善肩负起照顾一家老小重任,撑起一片天地。

戴开华,男,1966年6月生,重庆铜梁县人。28年前,他背上行囊来到将乐县黄潭镇元俚村安家落户。28年如一日至诚至善肩负起照顾一家老小重任,撑起一片天地。吸引戴开华到将乐县黄潭镇元俚村成家的是一个巧笑倩兮的姑娘,名字叫谢生珠,在县城打工时他们俩相识相爱。戴开华被姑娘的家庭处境所感动,他义无反顾走进她贫苦的家,做了上门女婿。

用情搭建跨越千里的桥梁

谢生珠说自己出生还不到10天便被她亲生父母送给了余家,但余家的境况并不乐观。养父余炳煌存在智力障碍,叔父余长春是名聋哑人,并有轻微的智障障碍,家里主要的劳动力都依靠时年已50多岁的奶奶身上。在谢生珠成年后,家里的重担便落在了她的肩上。戴开华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老家也有父母,家庭世代务农,境况也不是很好。当初戴开华选择入赘余家也是经过一番心理挣扎的,最后是在母亲的劝说下才做出决定。戴开华母亲说:“儿啊,你离开我们,我们还有你的弟弟可以依靠,你若是带着人家的姑娘走了,那个家可就散了”,在父母的支持同意下,戴开华做了上门女婿,照顾女方家人。婚后,夫妻俩辗转省内各地打工,每月赚来的钱大部分都寄回了两边的老家。很长一段时间,夫妻俩为了多省点钱,一日三餐改成了一日两餐,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年。随着女儿、儿子的相继出世,慢慢长大,夫妻俩决定回到元俚村,一方面为了不让孩子再跟着他们颠沛流离地生活,另一方面也好就近照顾家中的3位老人。回乡后,戴开华主外,他种烟叶、种香菇、种水稻、养土鸡鸭,什么能赚钱就做什么。谢生珠主内,主要照顾一家老小。在村里,戴开华夫妻俩是乡亲们口中令人敬佩的孝子。日子再苦,戴开华每回从镇上赶圩回来,都会买些老人爱吃的菜和水果。把好吃的留给了老人和孩子,而自己则吃些残羹冷炙。

28年的辛苦路 只为心中的坚守

2010年,谢生珠的养父不幸肝硬化晚期,时日不多。夫妻俩心如刀绞,抱头痛哭,尽他们最大的能力让老人最后的日子过得舒心、快乐。老人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被判“死刑”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有了起色。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0岁的奶奶突然双目失明。为了给奶奶治眼睛,夫妻俩拿出了本应留给孩子念书的钱,并且东一家、西一家的借钱,跑了多家医院。但是钱去了,眼疾始终不见好,老人为了不再拖累这个家,坚持不再接受治疗。“奶奶没了眼睛,我们就是她的眼睛。”因为担心奶奶走路时摔倒,戴开华把家里凹凸不平的泥巴用水泥铺平了,家中有尖角的地方拿布层层裹上,还特意在厕所装上抽水马桶方便老人如厕,屋里、屋外墙壁上都装上扶手杆,谢生珠自己则是寸步不离老人身边。祸不单行,原本就双目失明的奶奶在一次中风后瘫痪在床。一日三餐端茶送饭,为奶奶清屎尿、擦澡、翻身,都是谢生珠亲力亲为。闽北的冬天阴冷湿寒,夫妻俩把向阳的房间留给家里的几位老人,只要天气晴好,戴开华还会从田地里跑回家,把奶奶背到室外晒太阳。虽然家里有患病的老人,有瘫痪在床的老人,这个家庭却从来没有阴云密布,爱笑的夫妻俩从来都是乐呵呵的。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庆老家,情况也不乐观。十几年前,戴开华的父亲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四年后去世了。5年前,戴开华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后来渐次严重,一直由他的弟弟照顾着。对于自己的父母,戴开华愧疚难当,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在外这么多年,戴开华每月都按时寄钱回家,家远路费高,为了多省些钱,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想家时,他会摸出父母泛黄的老照片看看。早些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身为长子却无法尽孝,这些年,母亲的身体也是日渐衰弱,早计划好过年时接老人来福建。可就在去年7月,老人突然离世了,接到弟弟电话时,他还在地里忙着插秧,这个消息好似晴天一惊雷,让他瘫软在田里。这一次,戴开华带着全家回重庆老家奔丧,他要带着妻儿一起回去尽最后的孝道。

风吹雨打知生活 苦尽甘来新明天

苦心人,天不负。如今戴开华夫妻的女儿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每月发的工资总是将大部分寄回家,自己只留些生活零用钱,逢年过节驱车回家还不顾不上休息,马上卷起袖子帮妈妈干家务,从早到晚没一刻停歇。儿子辗转全国各地四处打工,当过建筑工人、厨师,开过淘宝店,目前在浙江生活,今年年初回来,还把自己处了几年的女朋友带回了家,新准儿媳妇主动帮太奶奶梳头、擦澡,在家中煮好饭菜,送到田间地头,让夫妻俩的心头暖暖的,夫妻二人的苦日子已经过去了未来只会越来越好。

百善孝为先,戴开华夫妇俩用大半辈子的身体力行为儿女做了最好的榜样。“我们也会老,孝敬长辈是立世为人的根本,我们只是凭着良心,做着我们应该做的事。”戴开华看似朴实的话语但真挚得直击人心。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