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期待
高规格定位意义非凡
将举办名家论道、艺术展演等丰富文化活动,建成现代化大型文化综合体
开工仪式上,两岸知名书法家张炳煌和陈秀卿共同挥毫泼墨。
“金沙书院建成后,将举办名家论道、艺术展演、大众讲坛、品牌节庆、文创市集、课外研学、亲子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贴近并滋养市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曹放介绍,未来,以闽南红砖古厝为原型、以波浪形连绵山墙为特色的金沙书院,不仅在建筑设计方面看齐国际一流水准,还将集纳文物典藏、艺术品展陈、图书收藏、授课讲座、学术交流、文艺表演、市民休闲等多重功能,建设成为现代化大型文化综合体,发挥海丝文化传播中心、闽台文化交流中心、海洋文献典藏中心、闽南非遗展示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作用。
“海沧高标准、高规格推动金沙书院的重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等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海沧勇担闽台文化‘基因库’和海丝文化‘桥头堡’崇高使命的具体体现,是推动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曹放表示,诞生于大航海时代闽南月港重镇海沧的金沙书院,缘起于欧洲商人与闽南的风云际会,重刻了影响深远的《古今形胜之图》,培养了开眼看海洋的一代名臣。启动重建工程,对深化两岸认同、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年来的筹划设计过程中,金沙书院的重建已经引起两岸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期待。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原董事长张宇和台湾“中华新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杨渡认为,金沙书院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以现代文化综合体为基本功能,既有海沧文物旧藏,又将有最有历史感、珍贵感和地域特色的漆画漆艺,做到了涵古出新,让人充满期待。
台湾建筑学泰斗、海沧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顾问夏铸九说:“如此精心组织重建后的金沙书院,将是自带文化光环的,海沧再赋予其更多新内涵,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与弘扬,金沙书院必然成为闽南文化焕发新活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高度评价:“这是文化自信的精彩一笔!”林谷芳赞赏道:“海沧的高见识与大手笔,令人敬佩!”
【链接】
金沙书院的前世:大航海时代的“海洋学堂”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古代金沙书院早已被岁月湮没,但在众多地方史志和古籍中,都留下了关于金沙书院的记载,为今人展现了这座“海洋学堂”的传奇身世。
据闽南理学名儒、金沙书院首任山长林希元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有欧洲商人在今天的海沧一带活动,与本地居民开展贸易。“弗朗机(葡萄牙)商人以此为商业据点深购远销,他们还在海沧建起了一座‘商务中心’,名叫金沙公馆。”曹放介绍,由于当时海禁未开,官府认为这种活动不合体统,当时的龙溪知县林松秉着“不杀不纵”的温和理念,和宪臣柯乔劝说葡萄牙人离开,并将公馆改建为金沙书院。
据林希元记载,金沙书院将公馆“堂庭厢庖,咸拓其旧,梁栋榱桷,易以新材,又增号舍三十楹。由是诸生讲诵有所。五澳之民,远近闻风,咸兴于学。”
金沙书院的由来,不仅证明在月港开埠之前,就有外国商人在海沧一带开展贸易,也体现了当时地方官员对海外贸易持有相对宽容的观念。
厦门著名文史专家何丙仲表示,金沙书院山长林希元对海洋文明和对外贸易持有包容的胸怀和支持的态度。他认为葡萄牙人“未尝为盗”,不仅没有危害民众,还有利于民众,这在当时“夷夏之辨”主导的文化界极为难得。
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金沙书院首批学子之一的周一阳,协助林希元在金沙书院重新刊刻了《古今形胜之图》。这幅地图最初由进士喻时刻于江西信丰北宫,编印目的是“欲便于学者览史,易知天下形胜古今要害之地”,图上标明了明朝1129个县的山川地理,还有数千字的丰富注述。
1567年,隆庆帝登基继位,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朝廷开放月港,“准贩东西二洋”。通过月港贸易渠道,《古今形胜之图》流入马尼拉,西班牙驻菲律宾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理士(Guidcde Lavezaris)得到地图后如获至宝,跨越重洋敬献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这幅地图也成为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地图,是欧洲汉学研究的起源文献之一,在西班牙一直珍藏至今。
金沙书院不仅重刻《古今形胜之图》,为中外增进了解做出贡献,还培育了众多具有海洋视野的人才。周一阳的孙子周起元就是典型代表。周起元官至太仆少卿,被列入东林“后七君子”,曾为《东西洋考》作序,并主持修建圭屿塔,大力支持开拓海上航路。何丙仲认为,周起元首次提出“月港贸易”概念,将月港定位为“天子之南库”,并直接表露反对闭关锁国、倡导对外开放的观点,对月港发展成为当时东南沿海的外贸中心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海洋文明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