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家校携手关注食安 管住孩子“第一餐”
http://wmf.fjsen.com 2019-07-02 11:33:16 来源:厦门日报

学校开设“开心农场”,学生自己种菜,观察记录蔬菜生长过程。

“今天吃早餐了吗?在哪里吃的?”在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每天清晨,老师们都要询问孩子这两个问题。

作为外来务工者子女较多的学校,两年前,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还没有食堂。每到放学,校门口小摊贩云集、校外托管机构繁杂……在外就餐的孩子们食品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为破解这一问题,校长戴曙光先从解决多数学生在流动摊点吃早餐入手,发动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力量,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校园食品安全革命”。

没了顾客,流动摊贩陆续退场

经过摸底调查,老师们发现,在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高达92%的学校内,不少家长让孩子在外吃早餐。

关爱学生就从早餐开始。学校一方面广泛分发《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分析不吃早餐的害处,并发起“在家吃早餐,健康又营养”的倡议;另一方面教育孩子从我做起,做到不主动向小摊贩买早餐,不乱扔垃圾,做自律自立的好少年。

学校还牵头成立“家长义工团”,组建起一支由师生、家长多方参与的食品安全义工队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进行巡查监督。

“香味再诱人,我也不会去吃了。”该校霞阳校区五年(6)班的刘应结告诉记者,从前,他可是流动摊贩的常客,自从了解到无证照食品的危害后,一家人就算早起半小时准备,也要坚持在家中吃完早餐。

没有了顾客,流动摊贩陆续退场。“树木要扎根,才能长得旺。”戴曙光说,为了让文明的观念扎根孩子们心中,学校还举办了自制手抄报、文艺汇演等活动。后来,食品安全卫生教育也被纳入校本课程中。

食堂成课堂,提升食安参与性

该校霞光和霞阳两个校区分别筹建自办自管的食堂,彻底解决了学生在托管机构、小餐饮店吃午餐问题。

2017年9月,学校食堂向学生开放,安装了明厨亮灶系统,在用餐区的视频显示屏向学生和家长公开食品加工制作过程,还开通“网络厨房”功能。“我们用手机登录App,学校食堂内各部位的情况一览无余,能实时监控餐食的制作流程。”学生家长熊冬林说,学校把关严格,食堂做饭卫生,孩子吃得安全,家长很放心。

此外,学校请营养师教家长做饭时如何合理搭配,还开办“开心农场”,由学生负责管理,学生们不仅可以吃到自己照料的蔬菜,还能在“开心农场”学到种植常识。

“我们通过这些方式,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吃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让他们参与到食品安全的每个步骤中,食品安全行动在深度和宽度上都有了拓展。”戴曙光表示。

教材进课堂,食安教育更普及

据科学组老师简祯琦介绍,该校已对“开心农场”做教案整理和经验总结,并编进校本教材。在海沧区新阳市场监督所的帮助下,该校研发的《我身边的食品安全》校本教材分五大版块:食品知多少、选购有学问、营养巧搭配、贮存有方法、维权我能行。如今,这本教材已升级为海沧区区级教材。

老师们还将食品安全与其他学科结合,引入课堂,开展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老师从食品营养学的角度,推荐营养食谱,动手做一做;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调查,撰写调查报告;道德与法治老师结合实例,领着孩子辨析明理……实现课堂内外无缝联结。

案例简介

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是海沧区政府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有霞阳和霞光两个校区。针对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的实际情况,学校以自办食堂为支点,启动家庭教育提升工程,通过倡导学生“在家吃早餐”、组建家长义工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编写食安教材等实实在在的举措,强化家校联动、实现社会共治,撑起守护学生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一片“蓝天”。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