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润泽:好儿子16岁挑起家 病榻侍母60年至孝暖人间
http://wmf.fjsen.com 2019-04-26 22:22:42 来源:泉州市委文明办

曾润泽,1937年,泉州市丰泽区华大街道新铺社区,曾任新铺村书记、新铺社区老协会长,孝。曾润泽16岁挑起家中担子,中年时抛下铁饭碗回家照顾患心脏病及肠伤寒的母亲。60年,一个甲子的光阴,曾润泽基本都在母亲的床前度过。对母亲60年如一日的孝顺,感动了许多厝边。曾获评市、区敬老文明家庭,先进老协会长,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有我在,您放心”

曾润泽父亲1944年被抓壮丁,至今杳无音信。曾润泽的母亲含辛茹苦,靠田间劳作,拖着一双儿女孤苦度日。由于忧虑父亲,又长期营养不良,劳累过度,1953年秋天,母亲得了伤寒病。因为家境贫寒,没钱看病,只能硬撑着,采用民间土方治疗,但却不见好转。赤脚医生下了通牒,要赶快送泉州医院治疗,否则危及生命。

只有16岁的曾润泽当即借来板车拉母亲到市第一医院看病,经诊断需要住院,治疗费用100多元(当时100斤谷子只能卖6元),为了筹钱为母亲治病,他把自家养的30多只鸡和鸭,全家人一年的口粮挑到三公里外的市集作价变卖了。当时他身体羸弱,挑着100多斤的谷子赶集,甚至出现尿血症状, 他依然表现得乐观坚强,所承受的压力从不在母亲面前表露出来。

好不容易凑齐母亲住院医疗费,由于治疗及时,病情也有了缓解。但出院一个星期后,母亲因身体极度虚弱,营养没跟上,结果又患上了肠伤寒,心脏病,需再次住院治疗。实在借不到钱的曾润泽只好找当时的乡政府及医院申请减免救助。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母亲总算闯过了鬼门关,但身体却每况愈下,丧失了劳动力。

“妈,有我在,您放心!”曾润泽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脏活累活抢着做,从不让母亲操心。

1958年他被东海乡政府推荐到省地质勘探大队当技术员。母亲交由妹妹照顾。在省地质勘探大队工作的那几年,曾润泽常给母亲和妹妹写信,了解家里情况。5年后,妹妹要出嫁,曾润泽邀母亲到福州跟他一起生活,可母亲拒绝了,她更喜欢呆在家里。思虑再三,曾润泽抛下铁饭碗,只身回乡,与妻子一起侍奉母亲。

60年如一日不愿远离母亲

60年来,曾润泽坚持每日三餐送饭到母亲床前,吃、喝、拉、撒样样照顾周到。冬天为母亲添衣加被,夏天扶出户外活动。后期曾润泽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犯病时,挑剔、易怒、爱耍脾气,他总是耐心伺候,毫无怨言。凡是有好吃的,他总先让母亲吃,并把老人的卧室整理得井井有条。有人问:“人家说久病无孝子,你为什么能这样坚持下来呢?”润泽回答:“人生自古谁无老,人间谁家无老人,爱护老人是我不可容辞的责任,我也希望我的子女日后也能孝顺我。”

学致用,老协好班长

岁月留痕,生活中的幸与不幸就像曾润泽脸上的皱纹一样,融进了他的生命里。曾润泽总是不自主地感染着周围的人,本性的善良和慷慨使他身边的人都爱他,他历尽艰辛,却仍能祥和宁静、豁达乐观,他为人朴素又深明大义。在曾润泽当上老协会长后,润泽自觉参加市、区老年学校学习,他把在老校学的养生,保健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母亲的心脏病、结肠炎、肠胃炎、脉管瘤、脚骨折等病得到了缓解。曾润泽不但对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多病的妻子也给予尽情的关照,对社区的老年人也是经常关怀和帮助。他经常深入到各住户,陪老年人聊家常,讲故事,讨论时事政治,交流养生保健等知识。坚持每月初一、十五为社区老年学校授课,开展文体活动,慰问困难老人,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在曾润泽的带领下旅新华侨郑添文,捐资120万兴建新铺社区老年活动中心。

好典范,敬老美德传后代

“好竹出好笋”在曾润泽的言传身教之下,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孙子等等,对长辈也都十分孝顺,经常一进门就对长辈问寒问暖“身体好些了吗?”“想吃什么?”逢年过节买些点心孝敬长辈。一家人上上下下和和睦睦,老少圆融同心共处。曾润泽一家的这种良好家风,成了周围群众的优秀表率,促使全社区尊老敬老的氛围更加浓厚。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