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
http://wmf.fjsen.com 2018-11-13 11:39:16 来源:大众日报

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文化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抓手。推进这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贯通中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历史使命与时代召唤

乡村文化振兴既是党中央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党对近代以来工业化、城市化和乡村发展所进行的历史总结和高度自觉。乡村文化振兴既顺应亿万农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系、使命所在。

我们党历来重视农民问题,重视农民教育,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农民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农民观、文化观。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重视乡村文化的光辉典范,他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工农结盟的思想,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主力军的论断,还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民的特征,提出了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的论断,强调要把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扫盲教育与生产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把农民从文盲和愚昧中解放出来。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始终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强调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科学技术建设是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包括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以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为依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这一战略的铸魂工程,成为新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乡村文化的坚定守护者、积极引领者、忠实传承者和创新发展者;乡村文化振兴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与乡土自信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生长的家园。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母版,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树立乡土自信不仅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要前提。乡土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源于乡土的文化自觉、自醒,基于对乡土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

乡土文化孕育守护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化本质上是乡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植根于乡土社会,源于乡土文化。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一系列价值观念,如重农扬农、家庭为本、尊祖尚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以丰补歉等,都是人文精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等,都是中华传统美德。儒家文化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不仅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良好秩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备强韧而持久的生命力。作为民俗文化代表的“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理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不仅起到“孕育者”作用,还发挥了“守护者”作用。近代以来,尽管中国乡土文化屡次遭受磨难,但其文化精髓并没有丧失,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并在新时期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日渐兴起,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争先前往的旅游地,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因此,我们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乡土文化自信贯通起来,以乡土文化自信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