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必不可少的生态文明考量
http://wmf.fjsen.com 2018-11-13 11:36:22 常纪文 来源:光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乡村生态与环境问题突出,成为全面实现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和现代化强国的短板。2013年,国家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批乡村的生态环境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特色村的创建中得到改善;2016年,国家启动特色小镇建设,一批乡村的生态环境在特色小镇的规范推进中得到整治;为了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2018年2月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探寻符合乡村实际的路径,立足于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找准工作抓手和突破口,以点带面并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步推进。具体来说,乡村振兴中生态文明的建设应注意以下七方面问题:

其一,依托城市,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和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不平衡,很难在农村内部寻求解决乡村振兴的良方,应寻求城镇的反哺、支持和带动。因此,应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大格局中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乡村的生态和自然资源资本的活力,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只有这样,乡村生产才能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才能持久富裕,农村环境才能有效改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局面才能真正形成。

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途径,部分乡村空心化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不是强迫进入城镇的人口返回“空心村”,而是促进乡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乡风文明。为此,可以结合乡村产业的发展状况和人口居住情况,合理撤村并点,在发展中解决“空心村”问题。

其二,发展产业,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支撑。如果区域缺乏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则政府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难以到位;乡村缺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撑,即使在政府的帮助下硬化道路、整治村容、粉刷一新,凋敝仍然很难避免。因此,乡村振兴,必须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在第一产业方面,要立足于乡村资源和基础,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克服同质化,做到“一村一品一景,一镇一业一强项,一县一态一特色”,使产业发展与自然村落相融合。在第二产业方面,可立足城镇工业园区,依托乡村资源发展特色工业——有了特色和优势产业的集聚,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就会增强;有了人才的支撑,乡村特色才能保持,优势产业才会不断转型升级。在第三产业方面,可借鉴江苏昆山、浙江湖州的乡村建设经验,依托大城市需求,加强快速化的交通网络建设,实施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严格保护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其三,量体规划,通过“多规合一”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开发利用空间。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时,既要立足长远,顾全大局,统筹城乡发展,也要充分听取村民意见,防止主观臆断或者千篇一律,统筹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