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庆:他23小时不合眼 奋战抢险第一线
http://wmf.fjsen.com 2018-10-31 17:43:33 来源: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元庆,厦门轨道交通集团项目经理。5年来,他辛勤奋战在厦门地铁建设一线,常年以工地为家,严谨细致把好质量安全“大关”,为厦门地铁建设贡献出力。

5年来,从地铁1号线集美大道站至集美软件园站到地铁3号线创业桥站至湖里法院站,陈元庆都担任了项目经理,几乎每天都奔波在不同的工地之间;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工地一刻没停工,他就随时保持着工作状态。

精心筹划

工作计划精确到小时,方案细到迁移几棵树

2013年,刚接到地铁1号线2站2区间项目任务时,陈元庆觉得挑战不小。“以前我负责的是具体的工程施工,只要保证专业技术工作;项目经理相当于整个工程的‘大家长’,大事小事都要管。一开始,真的是千头万绪,一个头两个大。”他说,一个地铁工程项目除了建设方,还需要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第三方检测、测量等多个单位的配合,他的职责就是牵头、协调和管理多方的工作。为此,他提前制订好每月、每周、每天甚至每小时的计划,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地铁站点开挖前的筹备期间,陈元庆几乎每天大小会不断。“以每个施工标段来说,前期需要到现场考察路面、地质、管线,再和设计方、施工方反复讨论,制定出方案。”他说,方案要具体到工程进展的每一步,细到迁移几棵树、几条管线。

方案确定后,就要准备围挡施工、管线迁改,陈元庆也不能歇着。以3号线创业桥站至安兜站区间的竖井为例,周边建筑物数量多,车流、人流量大,地下管线有上百条,涉及十多家单位。为尽量降低对附近市民、工厂和交通的影响,陈元庆需要提前与交警部门沟通,商讨交通组织方案;了解管线调查摸底情况,主动对接相关单位,进行相关手续审批工作;同时与周边工厂、商户、居民沟通,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商讨制定出合理的围挡和管线迁改方案。

坚守一线

将办公室搬到工地上,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工程按计划推进后,按理说,项目经理可以把现场交给施工单位、监理方等负责,但陈元庆却把办公室和折叠床搬到了工地,与工人们“同吃同住”。

他说:“安全与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问题,在现场能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问题,把风险降到最低。”

3号线创业桥站至安兜站区间竖井工程的施工方中铁五局项目部生产副经理罗亮说:“陈经理平易近人,尤其体谅一线工人。工程紧任务重,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他发现问题后,会耐心地与工人们沟通,从不会用责备的语气说话。”

1号线诚~软区间挖隧道的过程中,由于强台风的影响,工地停电,正在进行隧道降水的机器停止运转。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雨水倒灌,连续2个月的工作将功亏一篑。当天凌晨3点多,陈元庆赶到现场,与施工单位研讨制定出抢险方案。经过连续23小时的抢险,隧道恢复了降水工作。而陈元庆也守在现场23小时没合眼。他却说:“我这哪算辛苦?一线工人们才是最辛苦的!”

严谨细心

不放过一颗螺丝钉,留意工地各个细节

李国占是3号线创业桥站至安兜站区间的监理工程师,和陈元庆算得上是“老搭档”了。在他眼里,陈元庆工作严谨、细心。

“说起来很惭愧,现场安全质量监督工作,我应该更细心,陈经理却多次提醒我留意忽视的细节,可谓是‘火眼金睛’。”他说,陈元庆开车经过工地,看到路面围挡有破损或降尘喷淋不到位,就会打电话及时提醒,细心到连施工现场遗落的一颗螺丝钉都不放过。每天进工地,陈元庆都会看看工人们是否戴好安全帽,是否穿安全反光背心。

用他的话说:“可能一个被忽视的细节就是一个隐患。因此要上看天、下看地,多跑动、多提醒。”    

记者采访当天下午,3号线创业桥站至安兜站区间竖井正准备进行一次爆破。这是一次常规的孤石爆破,一周前就制订好了方案,并与交警、第三方检测等部门提前做好沟通。

当天上午,陈元庆又到工地查看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爆破前5分钟,他再次与施工方、监理方、交警等确认好每个环节。“一次常规的爆破只有短短十几秒,但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要确保万无一失。比如像爆破声音对道路车辆的影响,要是没提前做好组织,就可能引发事故。”陈元庆说。  

他感言:“作为地铁工程的一线工作者,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个项目,为厦门地铁建设贡献出一份力,这就是我人生奋斗中最幸福的事。”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