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杨阳: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http://wmf.fjsen.com 2018-08-29 11:32:30 来源:省直机关文明办

许杨阳同志,女,1987年10月出生,安徽宣城人。由于从小就对文物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高考时选择了南京艺术学院的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2011年2月通过公务员招考,录用到福建省档案局技术从事档案修复工作,7年来她完成了修复难度较大的20本古籍的修复,上百幅的字画装裱,完成了4开本清代族谱的修复,百余件清代洋行档案修复,上万件的民国档案修复,为地市县区档案馆修复人员以及高校实习生提供修复指导百余人次……她还带领工作室团队修复了各类档案一万多卷,总计9万多张。在档案修复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经历着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她以自己对档案事业的热爱和对修复工作的执着,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年轻一代档案人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良好风貌。

“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一张张破碎不堪的纸片被自己修复成一本本整整齐齐的档案”。这是福建省档案局技术处年轻的档案修复工作者许杨阳的心声,也是她从业7 年多来的不懈追求。

许杨阳从小就对文物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2006 年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南京艺术学院的文物鉴赏与修复专业。在大学的四年里,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因为熬夜整理学习笔记被同寝室的同学嘲笑。四年的大学生活,使她不仅学习到很多修复的理论知识,更是掌握了老师们倾囊相授的修复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为了更好的修复纸质类文物,她还认真的学习了中国画、书法的技巧,细细体味其中的提笔、运笔、顿笔的感觉,提升自己的鉴赏与修复水平。

“执着专注,严谨踏实”,是她一以贯之的信念。2011 年2月从事档案修复工作后,她还是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档案修复不仅是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档案不可再生的珍贵性。初到修裱工作室,她诚惶诚恐地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档案修复,最初是用旧报纸练习,一练就是3 个月,刷子用坏了好几把。在掌握了基本的档案修复操作方法后,开始用重份档案进行练习,学习档案封面、档案砖、字迹洇化档案等的修复技法,一学又是3 个月,直到修复的一本重份档案得到老师认可后。她才开始了档案原件的修复,在学习的过程中,她真正体会到了档案修复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精致精细、追求完美”是她对自己定下的工作标准。对于档案修复这项系统性、复杂性工作来说,仅有四年的大学学习加上半年多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她深知:要想在档案修复领域做出一些成绩,必须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局领导的关心下,她得到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古籍修复培训的机会,培训班聘请的都是国内著名的版本目录、修复技术、保护技术、纸张研究等方面的专家,经过为期68 天的学习,不仅系统的学习了古籍版本学、古籍装帧形制、古籍修复技巧等知识,还通过课下与前辈们的交流、探讨,解决了很多日常修复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收获丰富。回到单位后,结合所学,进一步拓展了修复工作,从仅有的档案修复拓展到字画装裱、古籍修复,还有一些册页的装帧。

“耐心坚守,诚心超越”是她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从事档案修复7 年以来,她感到了档案修复工作的枯燥,对一名年轻爱美的女孩子来说,甚至有些残忍。每天一进工作室就要换上宽大的白大褂,面对的是一张张霉味扑鼻的破纸,尤其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她,有时会出现鼻子红肿等身体不适,但对档案的责任感和敬畏感,让她选择了坚守,并用心做好。记得有一次,她打开送裱的档案时都惊呆了,里面全是碎片,最大的不过巴掌大,小的有的还不及指甲大小,而且送裱单里送裱号码、送裱张数都是空白,为了拼对这些碎片,她每天一上班就开始一片一片的比对,相对大片一点的先拼对好后,再结合碎片的断裂口形状和内容一一拼对,拼完整一张再对其进行托裱加固,当时同事们还戏称她是在玩拼图游戏。总共花费了一周多的时间将一包碎片拼对成了13 张档案。随着档案修复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修复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要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一次修复一件民国地契,纸张状况很差,而且遇到水马上就烂掉,送来修复的时候整张粘连严重,背面还贴满了小纸条,想了各种方法都展不开,后来想到老师曾经说过可以用冷冻法解决一些难揭开的档案砖。由于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先找到相似的纸张进行模拟试验,一次一次的总结,慢慢掌握了冷冻的水量,冷冻的时间,冰化开可以揭开的程度时才开始着手将这件地契完美地修复好。

她的大学同学有的从事古董经营成了大款、有的在拍卖行业做的风生水起,但许杨阳却在档案修复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中,不断钻研、不断试验、不断完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谱写档案保护修复事业的新篇章。

获奖情况:

2017年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8年4月被福建省档案局机关工会评为“档案工匠”荣誉称号。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