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期间,他整日里上山下乡,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管理瓜果,走遍了全县90%的村庄,与农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工作中,他尽心尽责,贴心服务“三农”,先后引进油奈、锥栗、枇杷、梨、桃等优良品种;为提高服务效果,他自制标本、教具,编写科普教材,利用晚上、午间给农民授课;退休后,本可以回到省城福州,与妻儿同聚安享晚年,可他却毅然选择了一人独自待在山城周宁,继续为他未了的“事业”发挥余热。他就是在很多人看来有点“傻”的高镇权,在周宁,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高”。
老高今年已经76岁了,祖籍福州仓山。1963年7月从华中农大毕业后,为响应祖国“屯垦戍边”的号召,他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83年作为周宁县引进的农业科技人才,他来到山城周宁。作为高级农艺师的老高,与周宁农民结下了不解之缘,1999年退休后,他踏遍周宁的山山水水,一如既往地继续为农民提供科技知识咨询与指导,关心资助帮扶困难学生,先后被评为“省科普惠农带头人”和省市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这一晃,就是32年。
礼门乡仕本村的李克火、李克铃俩兄弟有140多亩锥栗。十几年来,老高数十次到锥栗园,教他们嫁接、修剪、施肥等科学管理方法。李氏兄弟的锥栗就比村里人的高产了许多,他们信服地说:“有老高指点就是不一样”。 如今,在他的精心指导下,该村种植锥粟已达3000多亩,年收入40多万。而老高,则对村里的锥栗种植情况如数家珍,谁家的锥粟多、谁家的锥粟长得好,他都一清二楚。老高每次一到村里,村里的锥农总是争着请教,争着聘请他为技术员。
老高是周宁县很多果园的义务科技员。在农业局工作的日子里,他几乎把县里所有的果树都摸了个遍,藤稔葡萄、枇杷、甜柿、黄花梨……只要是周宁农民有的,他无不细心指点。他根据当地气候、地理条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先后实验并成功地引进了油柰等优质高产品种水果,实现了高山地带种植各种果树提前开花结果的夙愿。但是,仅仅指点几户是不够的,要把真正的科学种植技术传到农村家家户户,一定要深入到农村之中。于是,一把剪子、一本他自己编写的教材、或是再带上几张图例,这就成了老高下乡的必备材料。
“哪里有果树,哪里就有老高。”老高一年下乡的时间通常要达一百多天。老高知道,农民朋友白天要上山忙活,要把他们集中一块进行培训,只能选择晚上的时间,于是,他又多次将办培训班时间调到了晚上,仕本、楼坪、下西坑等村都多次留下了老高夜间授课的声音。
“坚守,科技惠农就能一步步实现。”老高常常带着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全县几乎所有果农的联系方式,而老高的电话,果农们几乎都能脱口而出,果农有事,只要一个电话,他总能争取去,他说,科技人员,就应该常下乡。几年下来,老高与许多农民结为朋友,吴万利、徐木森、张孙林……他们与老高不仅仅谈果树,还谈起了家庭、社会。老高说,老区农民朴实、厚道,他非常珍惜这份情缘,但有时老高也感到困惑,他们对科学种植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刻,总是粗放劳作,正因为如此,老高才决心用自己的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纯池镇祖垅村的吴万利,在老高的指导下发展种植金银花,还带动祖垅、莲地两村群众一起种植,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
在所有资助的孩子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陈晓芳”。陈晓芳是周宁县泗桥镇人,她上初中时父母离异,面临辍学,情绪一度很低落。老高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做她的思想工作,将她作为结对帮学对象。初中阶段,老高一年给她400元生活费,高中阶段600元,还常常带着学习用品去看望她,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2004年,陈晓芳考上了福建工程学院,老高每次回福州,都带着吃的去学校看她,问她学习情况,和同学相处怎么样,生活上还有没有什么困难,宿舍的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他“高爷爷”。陈晓芳毕业后就职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都城分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去年关工委收到一笔特殊的助学金300元,是晓芳寄来的,今年又收到她寄来的400元助学金,她说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家乡贫困的弟弟妹妹读书。”老高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慈祥又欣慰的光。
“一个纯洁而又有爱心的姑娘!”而陈晓芳,仅是老高担任县关工委副主任时帮扶的学生之一。
“助学,一个也不能少。”老高这么说,也这么做。他退休后,十几年时间里先后帮扶资助郑思敏、阮林芳、阮燕芳等21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资助的资金和用品价值达10多万元,而他现在的退休工资还不足3500元,之前更少。
“我在华中农大读书时候,也都是靠学校的助学金完成学业,我是党培养的干部,就应该力所能及的回报社会。再说,我退休后一个月的工资也‘花不完’,拿一些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心里既踏实更快乐。”老高总是这样一身轻松地说,好像在描述别人的事一样淡然。
近年来,周宁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植锥栗、晚熟葡萄、金银花、金线莲、铁皮石斛、花卉等新优特品种,老高大为兴奋。“干了这么多年,还没让一种果树在周宁形成气候,他深感遗憾。”于是他在心中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助力锥粟之花开遍周宁山乡,助力晚熟葡萄长满田间地头……让周宁农民尽快富起来。
为此,老高几乎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推广锥粟、晚熟葡萄金银花等的种植上,锥粟在周宁果树中的份量逐渐重了起来,达3万多亩;晚熟葡萄也已发展壮大起来,达2000多亩……果农收入逐渐增多,老高心中暗暗高兴。
“守护,现代农业一定能取得长足进展。”如今,周宁县的许多乡镇、村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都专门登门聘请老高为技术顾问,老高都欣然应允,并已开始履行顾问的职责。甚至连外县的葡萄、金银花种植户还专程跑到周宁邀请老高前往指导。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三十二年了,而老高,却依旧在山城周宁的热土上奔走着。
高镇权曾获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荣誉证书”,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宁德市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周宁县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5-05-06丘筱兰:爱岗敬业 用心服务
- 2015-01-05刘雪梅:用汗水谱写敬业奉献之歌
- 2014-12-31厦门西边社区:“道德讲堂”传递敬业奉献之风
- 2014-11-21泉港区“敬业”讲堂:学习身边榜样 弘扬爱岗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