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5> 2015我们的节日春节> 福建各地民俗 > 正文
妈妈做的粮齐旧时的"奢侈品" 如今过年时的最爱
http://wmf.fjsen.com 2015-02-12 14:04:50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揪一小块揉好的糯米面用手推开,将做好的糯米馅放入其中,在手中不断揉搓成球

“做粮齐(zie)喽!”每年腊月二十五前后,福州市后浦村的黄雅芳总要在家喊上这么一嗓子。这时,一家就开始为做粮齐忙碌起来。儿子到家后面的树上摘新鲜的粿叶,媳妇到市场上采购足量的糯米、红糖块和糯米粉,她在家准备着做粮齐要用的红丹。

甜甜的红糖糯米饭,裹上一层薄薄的糯米皮,点上小红点,再垫上一张方形的粿叶,吃上一口,糯糯甜甜飘着淡淡草叶香,这就是粮齐。

“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粮齐了,谁也做不出妈妈的味道。”黄雅芳的大儿子显得有些兴奋。

福州人做粮齐很是讲究

看上去圆圆光光意味着来年顺利

63岁的黄雅芳,从出生起就一直居住在鼓山镇后浦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福州人。

昨日上午,东南快报记者来到黄雅芳家时,她已经把糯米和红糖混合均匀在和儿媳们一起搓糯米馅。

黄雅芳的大媳妇是三明人,二儿媳是安徽人,临近春节,两个媳妇都要和婆婆围坐在一起做粮齐。每年过年前做好的粮齐,可以一直吃到正月。

“以前做粮齐,从浸糯米、磨米浆,到包粮齐、蒸粮齐,需要三天时间。现在有现成的糯米粉卖,又有微波炉可以做馅,方便多了。”黄雅芳说。

“福州人做粮齐的过程很是讲究,火候掌握要恰到好处,锅里的水先烧开,然后放上蒸锅,一定要大火蒸8分钟左右,蒸透,一次成型,否则会影响粮齐的形状和口感,做不好,粮齐就变成了扁粮齐,不好看也不好吃。老一辈人都说,蒸出来的粮齐一次性熟透,看上去圆圆光光的,就意味着来年能顺利吉利。”

小朋友们吃得津津有味

粮齐蒸好了,锅盖一掀开,黄雅芳的爱人和大儿子就迅速用筷子蘸着食用红丹(福州话)在冒着热气的粮齐上点上红点。“为了过年喜庆,每个粮齐上都要点上红点。红丹就是食用红色素,点的时候速度一定要快,要是粮齐凉了,红点会四处渗流,圆点不圆,就不好看了。

看着小孙女们抢着吃刚蒸好的粮齐,黄雅芳突然蹦出一句福州话:“吃没饱,吃没厌。”

她告诉记者,这是福州人都会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粮齐很好吃,家里的孩子吃不厌。

8岁开始学做粮齐当时村里每个女孩都必须学

作为家里长女的黄雅芳,第一次跟着母亲学做粮齐,是在8岁。这一做就是55年。

“小时候,过了冬至就要开始忙过年的事。做粮齐是当时村子里每个女孩都必须学会的。”黄雅芳说,只有做了粮齐炊了糖粿,年才算开始。

在黄雅芳的儿时记忆里,粮齐算是家里的“奢侈品”,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小时候,妈妈总是提前一天将糯米泡在水里,腊月二十五左右开始泡,第二天两个大人推着石磨,把糯米一勺一勺往石磨里放,慢慢磨成米浆。”黄雅芳用手比划着推磨的样子,“推石磨很累人的,六七岁,我就帮着妈妈一起磨米浆,后来弟弟妹妹大了也跟着一起。”

磨出的米浆装入大米袋,用石磨上半部分的大磨石压住,把水分慢慢挤出来,差不多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之后,再将挤出水的糯米揪下一小块,揉开后包上拌好红糖的糯米,垫上新鲜的粿叶,上锅蒸,出锅时点上红点。

“当时,红糖也算是很稀有的东西了,一年到头只有做粮齐的时候才用到呢!”说到这,黄雅芳笑了笑。

黄阿姨在制作粮齐

小时候见过讨粮齐习俗挨家串门站在门口清唱《贺年歌》

“我们村附近有讨粮齐的习俗,我小时候还见过呢!”黄雅芳说,几十年前,闽江上的渔民每到过年就会上岸到每家每户讨些粮齐。

“妈妈和我说过,过年来讨粮齐的一定要给,他们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常年生活在船上做起来不方便,过年讨粮齐,图个吉利,求新的一年平安发财。”几十年前母亲的话,黄雅芳至今记忆犹新。

黄雅芳的回忆,在1998年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福州风情》一书中得到了印证:

过去,福州人过春节,有水上人家(疍dan民)上岸讨粮齐的习俗。此习俗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慢慢消失了。讨粮齐,一般是女船民,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四上岸来,挨家挨户向人家讨粮齐,她们讨粮齐,并不因为穷,而是讨个吉利。她们把讨回的粮齐分给子孙们吃,求得一年的平安和发财。

“讨粮齐的人一般都是妇女,会到家门口唱《贺年歌》,我记得有一句是‘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黄雅芳用有些沙哑的声音哼唱起来。

给做好的粮齐点上红点

“粮齐”福州方言读zie

过年吃图平安希望来年有好运

“粮齐(zie)是福州的方言,普通话中没有这个读音,而米和齐的结合也是一个俗字。粮齐是在福州方言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食物,除了福州,像宁德、古田等地也会制作。”林则徐纪念馆原馆长、副研究员、老福州人官桂铨介绍道。

他告诉东南快报记者,一般人家做的粮齐除了过年的时候当成日常食品外,多数人会用于祭祀,用作贡品,也有小部分人用作干粮。“粮齐比较容易保存,所以以前家里人会备一些给将要出远门的人作为干粮。而过年的时候大家吃它也是图个平安,希望来年能有好运气。现在会在家里自己做的已经很少了。”官桂铨说。

“粮齐上的红点表示这个粮齐是贡品,祭过神灵,吃了之后能保平安。以前的人对红点比较重视,是必须要点上的。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没有红点的粮齐。”对粮齐上的红点,官桂铨这样解释道。

而黄雅芳口中的粿叶,官桂铨说经过确认那是艳山姜叶,形状有些像粽叶,做年糕用的也是同样的叶子。

粮齐的制作步骤

备叶:摘下艳山姜叶,俗称粿叶,过年前后市场上都会有人卖粿叶,很容易买到。洗净剪成长宽约5厘米的正方形小片。

制馅:糯米提前一天浸泡好,第二天隔水蒸糯米饭,20分钟左右蒸熟,撒上剁碎的红糖块,用微波炉加热1.5分钟后,拌匀,搓成小团制成馅。四两糯米饭大概可以做25个粮齐。

做皮:从市场买回糯米粉,在铁盆中放入适当的糯米粉和水,粉和水的比例约2:1,揉匀做成糯米面。

成品:揪一小块揉好的糯米面用手推开将做好的糯米馅放入其中,在手中不断揉搓成球

入锅:将做好的糯米团放在剪好的粿叶上,一定要垫上这片叶子,蒸好之后才会有叶子香。放入开水锅中,大火蒸煮8分钟

点红:将食用红丹用水化开后,揭开锅盖时,迅速点上红点,又甜又糯的粮齐就大功告成了。

东快记者黄未辛/文林良划/图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第157期《“傻子”的幸福》

第156期《工业区里的“学习屋”》

第154期《快乐的“勇哥”》

第153期《小巷里的原住民》
相关评论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