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2015> 2015我们的节日春节> 福建各地民俗 > 正文
妈妈做的粮齐旧时的"奢侈品" 如今过年时的最爱
小朋友们吃得津津有味
粮齐蒸好了,锅盖一掀开,黄雅芳的爱人和大儿子就迅速用筷子蘸着食用红丹(福州话)在冒着热气的粮齐上点上红点。“为了过年喜庆,每个粮齐上都要点上红点。红丹就是食用红色素,点的时候速度一定要快,要是粮齐凉了,红点会四处渗流,圆点不圆,就不好看了。
看着小孙女们抢着吃刚蒸好的粮齐,黄雅芳突然蹦出一句福州话:“吃没饱,吃没厌。”
她告诉记者,这是福州人都会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粮齐很好吃,家里的孩子吃不厌。
8岁开始学做粮齐当时村里每个女孩都必须学
作为家里长女的黄雅芳,第一次跟着母亲学做粮齐,是在8岁。这一做就是55年。
“小时候,过了冬至就要开始忙过年的事。做粮齐是当时村子里每个女孩都必须学会的。”黄雅芳说,只有做了粮齐炊了糖粿,年才算开始。
在黄雅芳的儿时记忆里,粮齐算是家里的“奢侈品”,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
“小时候,妈妈总是提前一天将糯米泡在水里,腊月二十五左右开始泡,第二天两个大人推着石磨,把糯米一勺一勺往石磨里放,慢慢磨成米浆。”黄雅芳用手比划着推磨的样子,“推石磨很累人的,六七岁,我就帮着妈妈一起磨米浆,后来弟弟妹妹大了也跟着一起。”
磨出的米浆装入大米袋,用石磨上半部分的大磨石压住,把水分慢慢挤出来,差不多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之后,再将挤出水的糯米揪下一小块,揉开后包上拌好红糖的糯米,垫上新鲜的粿叶,上锅蒸,出锅时点上红点。
“当时,红糖也算是很稀有的东西了,一年到头只有做粮齐的时候才用到呢!”说到这,黄雅芳笑了笑。
责任编辑:卓志沐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