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堂,男,1998年6月出生,德化盖德中学初三年(1)班学生,德化县首届孝老爱亲美德少年。
他不是影片中《背着爸爸上学》的主人公石娃,而是现实世界里活生生的德化版的带着母亲上学的林信堂。
他出生于德化县盖德乡上地村,他的出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是为了传宗接代。父亲没有兄弟姐妹,为了留住香火,三十八岁那年他迎娶了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妈妈,妈妈手脚瘫痪,无法行走,生活难以自理,一家人日子虽苦,却是幸福快乐的。但不幸来临了,2011年的一天,他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当场死亡,母亲悲痛欲绝,十三岁的他更是痛苦茫然,不知所措,没有爸爸的日子,生活陷入了困顿,失去了家庭主心骨,母亲生活无法自理,更没有伯伯叔叔依靠,母子仅以政府发放的每月700元低保金度日,家庭的变故、不幸,他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学校组织观看了《孟佩杰背着妈妈上学》之后,他潸然泪下,我怎么不如佩杰姐姐呢?我是一个男的,我已经长大了,我有什么理由说放弃呢!他走出了迷茫,鼓起了勇气,坚定了信心,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真正的强者不是流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他鼓励妈妈:爸爸走了,还有我呢。从此,一个少年扛起了一个家,一个世界。
为了方便照顾妈妈,他把房子租在了离学校盖德中学最近的一所民房,是为了一下课,就可以在教室的走廊看见坐在板凳上行动不便的妈妈。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做饭,然后帮妈妈穿衣服、洗漱、吃饭、大小便,匆匆吃完早饭后,就匆匆跑向学校;中午匆匆在学校食堂吃饭后,并带食堂饭菜赶回家里喂母亲吃饭;中午洗衣服,做作业;晚上下完晚自习,匆忙回家帮母亲按摩关节,给妈妈讲学校的事,讲自己在学校图书馆看的很多人生励志的故事,让妈妈坚强生活、幸福快乐。他是这个磨难家庭的脊梁。
生活的压力没有压垮他,反而成就了一个更坚强、更懂事、更能干的少年,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力,激发了他的责任心。让知识改变命运,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比其他同学更认真、刻苦,教室、图书馆多了他学习的身影,学习不断进步,成为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生活中充满阳光,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到社区服务,去街道打扫卫生,他总是比别人更卖力,是学校的少年志愿者。关心集体,团结同学,春暖花开之时,他会自己栽一盆花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会主动拾起教室、校园里的纸屑杂物,会主动承担班级的板报出版,会自觉打扫教室的卫生。学校门卫是个身体不好,年纪不大却像个老头,也如他父亲一样娶了一位腿脚不灵便的残疾女人为妻,也许是感同身受,相同的家庭境况,每每看着她挑着猪食,迈着沉重蹒跚的步伐,一步一步艰难挪动着她的脚步,他总是上前帮忙。他学会了感恩、回报,他树起了自强不息的标杆。
不幸的遭遇得到了社会的关心帮助,好心的房东免去了他的房租;老师、同学都很关心、照顾他,经常来看望他和母亲,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学校减免了学杂费,为他们母子二人提供免费午餐;民政部门落实了低保政策;县长欧阳秋虹亲自到访慰问;县教育局、盖德镇等部门领导也特地慰问关心,解决困难。
面对社会的帮助,他看到了更加光明的人生前景,他坚定: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带着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学习、奋斗、拼搏不止,他的心中有两个朴实的愿望:一是让妈妈开心地活着;一是好好学习,中考考出好成绩,继续带着母亲上高中,乃至大学,将来掌握好生活本领,努力工作,回报社会。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4-05-28争当美德少年 共圆中国之梦
- 2014-05-28美德少年:蔡昱锟 李衍哲
- 2014-05-28美德少年:谢丹玲 曾芷捷
- 2014-05-28美德少年:胡明珠 郑晨辰
- 2014-05-28美德少年:姚玉兰 王芹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