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搓米时理发扫墓酿酒 冬至习俗逐个数
http://wmf.fjsen.com 2012-12-17 09:51  吴燕芳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福州冬至何处寻米时

  林美珍的店铺虽然很简陋,但是已经开了四五十年了

  压好的米浆要揉搓到有黏性为止

北方冬至吃饺子,南方冬至吃汤圆,这似乎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习俗。作为北方人,冬至在福州找饺子吃,实属另类,但是找汤圆吃,也算不得入乡随俗。前两天还在与同事争执福州冬至到底吃不吃汤圆。民俗专家方炳桂老先生说,福州冬至就只吃米时,汤圆、元宵跟这日子没关系。又采访了多位老福州,都是同样的观点。

方老先生说,过去一到冬至,福州满大街都是米时的叫卖声,如今再想要吃到米时,只能到一些老字号米时粿店里去买。而在这些老铺子里,米时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传统手艺的传承。更有甚者,对于他们而言,搓米时,就好像搓着人们的理想愿望一般。

上个世纪40年代福州城有上百家米时粿店

“冬至是吃米时?不是吃元宵吗?”随机访问街上的路人,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反问。这样的问题,让不少老福州对福州传统民俗的延续产生了担忧。

米时同清明果、菜头粿、碗糕、白糖糕等一样,都属于福州小吃,统称为“米时粿”。今年80多岁的方炳桂回忆,旧时福州中亭街、南街等大街小巷,米时粿店遍地开花。就连如今的安泰楼、味中味等餐馆过去都是米时粿店。

1946年的时候,福州的米时粿店有百余家,其中有不少是架一个简单的板子,就在路边叫卖。平时主要以卖菜头粿、菠菠粿等小吃为主,而米时一般都在冬至前几天推出热卖。每到那时,都会一扫而光,可见旧时福州,冬至吃米时的必要性。

然而20世纪70年代,因为经济的原因,不少米时粿店进行了整合。一方面由于大街小巷卖米时粿的人太多,另一方面是找不到年轻人来传承,米时粿店铺于是不断消失,冬至来临前夕找不到地方买米时,或者排队抢不到,使得冬至前夕吃米时的传统习俗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

随着福州外来的人口逐渐增多,一些本土的传统习俗遭遇到外来习俗的冲击,慢慢地,冬至吃汤圆取代了米时成了每年必做的事。

酒宴上食用的米时多有馅平时家中吃的以无馅为主

那么如今,米时在哪还能买得到?网络上不少福州本土的网友们可推荐了不少地方。例如中平路上的“耳聋伯”元宵店,隆平路上的“桥头米时粿店”,乌山路上的聚福园等等,多是一些老字号。不过,不少店铺米时只在冬至前几天搓,只有个别店铺平时也会做一点卖。

快60岁的林英德是“耳聋伯”元宵店的老板,这是一家百年老店。自林英德有记忆时起,父亲就教他捏元宵皮、搓米时,他做米时已经四十多年了。

林英德说,大米与糯米最好的比例是“3∶7”,泡好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压干成形后,用手一直揉搓至有黏性后,再一点点搓成球状。再将花生、芝麻、黄豆炒熟,把炒好的花生切碎,黄豆则用石磨碾碎,与花生、芝麻、白糖掺和在一起,这就是米时的外衣。把搓成球的“糯米团”放进沸水里煮,浮起来捞出来后,往这些配料上滚上几下。甜糯,裹着花生、芝麻香味的米时就做好了。

如果是酒宴上食用的米时多有馅,平时家中食用祭拜的则以无馅为主。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