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4月25日讯 图书漂流,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一种名为“好书共享”的公益性阅读方式。如今在福州,老年人的流动书柜、年轻人的创意图书角、校园间的书香漂流群让有形的书籍在不同地点、人群间流转,无形的文化和交流也随着它一路传递。
图书漂流逐渐在榕城构建起“人—书—人”的社交新模式,成为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培养全民阅读氛围的重要力量。 书车走城乡 银发族有了流动书柜 23日下午3点,满载着图书的流动服务车准时从福州市图书馆驶出,目的地是仓山区榕城广场。 “汽车图书馆来啦!”流动服务车刚在广场停稳,附近居民陈奶奶就来到车前,熟练地在书架上挑选了一本书读了起来。“以前去图书馆借书,来回一趟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流动图书车对我们老年读者来说可太方便了。”她说。 流动服务车,集借还书、咨询服务等于一体,车内摆放着各类大众喜爱的图书。福州市图书馆发展规划部相关工作人员蔡晓玲介绍,汽车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朋友配备近600册文学、社科、少儿等各类书刊。 现场还摆放了宣传板、宣传单,让市民朋友了解市图读者证办理和“榕图邮你”线上平台借阅等服务内容。“我们的停靠时间一般是两个小时,为了让大家多看会书,经常会延迟时间返回。”蔡晓玲说,大家的热情十分高。 据介绍,福州市图书馆自2017年起开展汽车图书馆服务,一年不少于61场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县域,逐步形成了以社区、校园、公园、工业区等为主的服务区域。通过提前预告、定点定时的方式,让图书随车“漂流”,打造成一道流动文化风景线。8年来,流动服务车累计开展服务近500场次,服务读者约7.5万人次,借还图书超18万册。 此外,福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行远·书香”流动汽车图书馆服务自202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运行,至今书籍流通总量超5.7万册次。该馆还依托“行远·书香”流动汽车图书馆服务前往各地开展多场主题活动,涵盖非遗民俗、传统节日、宪法宣传等,将活动阵地延伸至各个流动服务点位,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与阅读需求。 书籍跨山海 “红领巾”以书会新友 当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时,阅读推广责任便要落到更多人身上。榕城校园里,有一群人也在展开图书漂流的尝试。 “老师,新疆的同学喜欢我们寄出的书吗?他们看到我们的信了吗?”23日上午,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围着老师追问。他们掰着手指头数过了,这两天,装满图书和书信的包裹差不多已经抵达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实验小学了。 “这是我第一次与同龄人共读一本课外书,更特别的是,对方是新疆的孩子。”其中一位同学很喜欢《寻找红军爸爸》,为了推介这本书,他写了篇808字的读后感,将书和信一起寄给未知的笔友。 “图书漂流为两地孩子架起了交流的平台,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更爱阅读了,还会积极地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地方文化。”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依托月亮河阅读会,与宁夏闽宁镇第一小学、武夷山朱子学校等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这场跨越山海的阅读接力,不止于一班一校。 通过月亮河图书漂流活动,福清教育督导室督学为福清市龙田中心小学和日喀则的孩子搭建起图书漂流共读的桥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金山小学等校也加入月亮河图书漂流活动,活动范围辐射福建、西藏、云南、甘肃等10个省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40多个书香漂流群。 书香传街巷 年轻人共建创意图书角 “立个flag:一定要让大家家里的落灰书在2025年重见天日!被想起!被翻开!被阅读!”去年底,社交平台小红书推出“阅读友好计划”,联合全国30城476家阅读友好门店长期为读者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福州一共有6家商店加入。 “我们在小红书上看到这个计划,就申请加入了。”一家参与“阅读友好计划”的咖啡店主理人说,他们的店去年10月开业。店外有一排高大的香樟树,让咖啡店一楼门口成为天然的休憩空间。 咖啡店吧台附近有一个图书角,放着旧书和杂志。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办公,咖啡店在设置座椅的高度时也花了心思,而且咖啡店还为顾客提供了插座。 距咖啡店不远处有家烘焙店。烘焙店内有一个“甜读角”,也放置着不少旧书。这是2024年发起的活动——“甜读计划”带来的成果。 因为实在不想让看过的书在书架上吃灰,活动发起人组织了“书漂”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可以带上想分享的旧书、爱书,并留下想对“新主人”说的话。后来“书漂”活动升级为“甜读计划”,阅读爱好者可以在商家的“甜读角”自由交换书籍。“甜读计划”第一期在5家商店设立的“甜读角”,颇受年轻人青睐。 眼下的福州,一个个图书漂流点悄然“生长”,连点成线,让漂流的书香浸润社会——这是图书漂流活动的初衷,更是众多爱书之人共同努力的目标。(福州市委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