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宁德
宁德:文明有德 铸就城市荣誉
http://wmf.fjsen.com 2022-11-14 18:24:01 来源:闽东日报 责任编辑:陈玲汇

干净整洁的垃圾屋投入使用。宁德市委文明办供图

斑马线前“车让人”,司机与行人相互点头致意;校园周边护学岗,志愿者手拉手牵起“安全墙”;餐厅里,随手打包剩菜剩饭成为用餐礼仪……透过普通人的生活,折射出点滴“文明有德”的日常,这是宁德的文明底色,也是最鲜明的城市品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近年来,宁德坚持常态长效创建,从点滴中抓起,发动市民群众广泛参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深挖城市文脉和内涵,文明的种子在城市角落继续播撒、生根,滋养城市风骨,让“文明有德”成为每一名宁德人身上的亮眼标签。

向“德”前行

文明新风外化于行

“您好,电动车请走非机动车道。”“现在是红灯,请您稍等。”……在闽东中路与东湖路岔路口,身穿红马甲的文明志愿者正耐心地劝导过往市民。

一抹志愿红,最美风景线。

在宁德中心城区,从街头巷尾、农贸市场、行政服务窗口到景点场馆等地,都活跃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以“德”为引领,一言一行示范文明风尚,积极投身争创全国文明创建的工作中。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近年来,宁德注重发挥“志愿红”矩阵效应,推动志愿服务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渗透文明城市创建的每个角落。一方面,注重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示范作用,带动热心市民参与加入,源源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政府引导和保障,激发市民群众参与的内生动力。

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过程中,宁德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注重发挥市民在创城中的主体作用。开展“创全国文明城、展宁德新形象”全民行动、“崇德有礼、大美宁德”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等,并出台《宁德市文明行为促进办法》《宁德市民公约》等规范守则,结合各大节日节点,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发动更多市民群众加入文明行为倡导志愿服务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近年来,宁德市大力选树宣传道德标杆,持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推树评选等活动,实施“善行义举”推荐立榜、道德典型“一带一塑”等模式,涌现出时代楷模杨春、孙丽美,全国道德模范陈祥榕等先进人物,夏恩代作为福建唯一代表参加“中国好人”座谈会。全市共推选“身边好人”403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50人,现有全国道德模范8人(含提名奖4人),省级道德模范17人。

如今,“身边好人”不断涌现,“道德模范”家喻户晓,“平民英雄”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成为全社会崇德向善的灯塔,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社会氛围,兴起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时代风尚。

以“德”筑城

涵养城市文体空间

天气渐凉,蕉北街道碧山社区的居民们常常来到向阳里新村口袋公园锻炼身体。这里不仅有屋亭座椅可供休憩,还有各式的健身器材,恬静惬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始终贯穿宁德创城全过程,在进步的阶梯上,镌刻了“文明有德”的城市标记。

着眼群众日常衣食住行,扎实推进口袋公园、充电站、无障碍设施、街头运动场等“十个十”城市民生工程,常态化开展创城补短板工作,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860多个,农贸市场改造、路面破损动态修复、停车泊位增设、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提升等项目得到市民广泛认同,群众满意率超过99%。

日前,宁德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体验。廊桥全息影像、畲族婚礼全息幻影、畲族武术VR互动体验、闽东历史文化发展沉浸式影院体验……一系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展览模式受到游客青睐和点赞,让更多群众对闽东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留人留形留神韵,见人见物见生活。宁德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嘱托,不断弘扬和繁荣闽东文化,在建设中重塑文化标识,延续城市记忆,提高城市辨识度,努力实现以文化城、文明育城。

“首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暨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新闻发布会现场设在了北京、“闽东之光”全国摄影大赛举办到第十届、“一县一品”文化品牌矩阵已然成熟、《山海的交响》《畲嫂》《鸾峰桥》《宁德文丛》等精品献礼建党百年、电视剧《连家船民的美好生活》顺利杀青……一桩桩、一项项,彰显着闽东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了闽东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大文体设施建设投入,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被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建成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保护中心等文化公建项目,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个,累计创建乡村文化示范村85个,培育乡村文化队伍1081支、乡村文化骨干7741名。

山水草木与“文明有德”相融,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润“德”无声

实践厚植文明沃土

文明创建,重在实践。

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宁德坚持党建引领,以志愿服务为载体、以宣传教育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市共建成县级文明实践中心9个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践中心、实践所127个、实践站2339个,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形成文明实践“一盘棋”工作格局。

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发展,宁德市加强特色典型培育,建立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通新时代文明实践“周周学月月讲”共享课堂,通过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先后挖掘出6个优秀案例入选《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案例》,1个案例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多年的文明创建,涵养了宁德人民热情友善、守望相助的精神品格,文明实践落地生根,文明风尚蔚然成风,爱心队伍持续壮大,全市现有注册志愿者32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6700多支,录入志愿服务总时长517万小时,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4万余次。

“文明有德”成为全市各地竞相迸发的磅礴力量。

——寿宁县抽调202名干部职工作为文明劝导志愿者正式“上岗”,通过定人定岗、专人治理的方式,在城区各个路段参与文明劝导工作、对发现的占道经营和乱堆乱放以及乱扔果皮、纸屑、烟蒂和其他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巡查责任区路段周边环境卫生,劝离违规停放的车辆。

——古田县作为省级爱心助残驿站建设试点县,建设了20个省级爱心助残驿站,探索“有人服务、有钱服务、有场所服务、有机制服务、有成效服务”的残疾人“五有”服务机制,由热心群众、适合残疾人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伍,从事清理卫生、送餐、种菜、采购等活动。创新轻度残疾人帮助重度残疾人的新型服务模式,不仅帮助了重度残疾人群,也让残疾人志愿者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90后警务室”、环东湖警民志愿巡防队等警民志愿服务队伍,打造警民联合、群防群治的立体防控圈。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角,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是推动城市文明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义。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给“文明有德”带来更多可能。(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