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身“网红尖货”;利用物联网系统,田间管理更“智慧”;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解决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批批掌握数字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变身“新农人”,投身农业农村发展。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道新风景。(6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因为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民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可靠保证。
夯实乡村数字技术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和信息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的生产要素。而这种新型生产要素的投入,不仅将带来农业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资源配置系统的重构,也极大改善农村农民信息不对称现象,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农业产业产加销一体化。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不仅促进了农村产业与互联网接轨,也推动农村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养乡村数字“新农人”。如今随着数字农业及电商的快速发展,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新农人”队伍。他们凭借敏锐的互联网思维和市场化眼光,探索农业新业态,为传统农业转型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引领农民、发展农村、托起农业的一支生力军。你看:在“数字技术+”的智慧模式下,“新农人”们只需坐在家里点点鼠标,就可以实现从耕种、管理、收割包装到销售的“一键操作”。同时,通过手机作为“新农具” 、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种植与市场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农民朋友把自家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了“卖得出”,做到了“卖得好”。正如专家所说:“新农人”积极应用电商直播等模式,推动农产品上行,带动当地就业,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助力乡村振兴加“数”前行。尽管农村数字经济成效显著、前景广阔,但还面临着基础设施有待升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不足等诸多挑战。未来,期待各地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多措并举地统筹数字乡村融合发展,探索数字乡村产业创新路径,以数字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加“数”前行,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新农人”返乡创业、支持乡村振兴的支持,多替“新农人”站台、加油鼓劲,多在创业补助、风险保障等给予“真金白银”帮助,解决后顾之忧,切实让更多“新农人”愿意返乡创业就业、扎根乡村、振兴为民,既激荡青春、焕发风采,也确保乡村振兴后继有人。(泉州文明网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