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文明福建
抖音号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八闽 > 厦门
厦门:“文明实践+”点亮城市发展明灯
//wmf.fjsen.com  2025-04-17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image.png

嘉庚书房举办“师·阅·月”读书沙龙活动。 (资料图片)

image.png

渐美村举行欢乐庆元宵活动。 (资料图片)

image.png

老人在“幸福食堂”聚餐。 (资料图片)

image.png

思明区文明实践中心举行讲古活动,让群众沉浸式体验闽南文化。 (资料图片)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2025年以来,厦门市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资源,不断探索建设城市文明的多元路径,优化文明实践内容供给,赋予文明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力。

关键词 文明实践+书院文化

文化为魂 成风化人

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工黄书磊最近很忙,新策划的活动项目“剧本杀”马上就要进入内测阶段了,连续几天,黄书磊和厦门大学剧本杀社团成员一起,对剧本内容进行最后的敲定。

黄书磊说,“剧本杀”是当代年轻人中颇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他们依据破狱斗争的基本史实创作剧本,嫁接了“剧本杀”模式,年轻人可以在互动推理、舞台表演中,沉浸式推导出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新时代下,如何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举办活动,我们一直在思考。”黄书磊说,他们前期已经策划了廉政主题剪纸等活动,吸引了大批年轻群体走进实践中心,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年轻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在潜移默化中凝聚价值共识。

文明实践结合书院文化,求解真理,其乐无穷。厦门市委文明办从自身职能出发,对全市范围内的书院进行全面梳理与整合,筼筜书院、石室书院、金榜书院、仙岳书院等11家书院各具特色,成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思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挂牌“金榜书院”,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英雄人物留下的典故,都与金榜山有关,由此,文化课程体系成了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最大亮点。

金榜山上,天然的文明实践课堂正在进行,一支支队伍参访名景“金榜钓矶”、石刻《金榜山记》、陈化成陵墓,文化自信在心底悄然生长,爱国之心熊熊燃起;金榜广场上,南音乐舞、民俗舞蹈、高甲歌舞传统文化文艺展演让市民看得津津有味,闽南文化魅力展露无遗;“金榜学堂”里,孩子们稚嫩而清脆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不仅读出了诗词的韵律之美,更尝试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

集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嘉庚书房阵地共建,开展入党仪式、红歌合唱、参观展览、党史学习等立体化沉浸式宣讲活动,使青年学子坐得住、愿意听、乐参与;鸿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鸿山书院深耕非遗保护,在书院内设立古埙、古琴展示区域,传习推广古埙;青礁村文明实践站依托芦塘书院将廉政文化与闽南传统民俗文化巧妙融合,变身宣廉倡廉新阵地。

关键词 文明实践+企业服务

文明润企点石成金

“石榴子”工作室是后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一个延伸平台,着眼于为辖区内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就业等服务,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推荐适配的民族人才。

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社区,后滨社区辖内少数民族同胞共计723名,如何让他们安心留厦共融共生,不仅是社区的课题,更是企业的课题。

文明实践站成为破题关键。每逢劳动节、中秋节等节日,后滨社区就依托实践站举行民族融合活动,同时邀请法律专家和律师驻点实践站,帮助职工增强法律意识,还将高校专家学者、部门业务骨干请进企业,面对面“送策问需”,讲清政策要义、申报途径,把党的创新理论、温暖关怀送到企业心坎上。

文明润企,往往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随着文明实践站系列举措的持续推进,企业内部悄然发生着积极转变,一些少数民族员工敏锐捕捉市场机遇,提议将民族特色元素融入产品研发与营销策略,成功帮助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文明实践还在更多领域帮助个人与企业实现双向共赢。

炙茶、碾茶、罗茶到候汤、熁盏、点茶……学习宋代文人点茶,插上应季的鲜花,让参与者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依托企业文明实践阵地,厦门蒙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举办“不止青绿,茶有真香”文化活动,让每位参与者体验知识与艺术相互交融,滋养心灵。

去年,厦门首个企业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蒙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隶属于同安区西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从此,企业的发展与文明实践紧密相连。

实践阵地将科学理论、党的政策、主流价值观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与生活,通过开展“月月有主题”“书香满城 共筑文明”全民阅读活动,鼓励企业员工通过读书学习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汲取思想养分和精神力量,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与使命感,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此外,员工们还凭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服务,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注脚。

关键词 文明实践+基层治理

同舟共济 文明花开

上百名选手飞篙走桨,弄潮击浪,再现“百舸争流逐春潮”盛况。

10年前,海沧区渐美村龙舟竞渡传统因龙舟池公园整治提升而中断。现在,渐美村新老村民自发“拾”起传统,让这项民俗活动重焕生机。他们说:“正是有了正确价值观引领,我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渐美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80%,如何让这些“新渐美人”安居乐业,由“流入”变为“融入”,是维持城中村和谐、繁荣的关键。

依托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渐美村打造“幸福食堂”“爱心妈妈”“我们的节日”“四点钟学堂”“亲子公益国学班”等一系列项目品牌,成为党的先进理论、重要政策的宣传阵地,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

一个个理论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近三年来,渐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特色活动超800场次,参与人数约8万人次,不断彰显出互促互融、凝聚人心的作用。与此同时,渐美村也有“成长的烦恼”。

如何赋予实践站更多功能,助力基层治理?渐美村在实践站建立“话仙馆”等座谈议事机制,邀请群体代表议事,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治理修缮后的龙舟池公园水清岸绿,吸引不少居民在木栈道上垂钓;村落的强弱电入地,彻底告别空中“蜘蛛网”,拆违腾挪出的空间用来拓宽道路,7条道路都设置了道闸。

基层治理需要群众的力量,厦门以文明实践阵地做载体,文明实践活动做纽带,服务了群众,温暖了人心,凝聚起基层治理源源不断的动力。

湖里后浦社区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增强他们对家园的认同感,并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各项实践;集美大社开展传统的闽南戏曲表演、民俗技艺展示等文明实践活动,还邀请居民参与制作闽南美食,增强了归属感,社区借此引导居民参与古厝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等基层治理工作。(厦门文明网 福建日报记者 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