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龟湖公园及周边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石狮日报供图
文明风12月17日讯(通讯员 蔡尚持)一座文明的城市,理应是和谐宜居的典范。合理的城市空间、良好的公共服务、干净整洁的环境,一切只为让生活更加美好。
多年来,石狮始终以全域一体提升为方向,以海岸带规划建设、“城市双修”、生态连绵带打造、“一革命四行动”、“家园清洁”等活动为抓手,既以大手笔“描城绘海”,也下绣花功精细管理,推动公共配套持续完善、城乡品质日益提升,让亲山亲水、生态宜居成为城市文明的靓丽底色。
大手笔建设 城乡一体美丽
完善城乡功能、优化城乡环境,以建设的美“颜值”为文明城市加分,石狮一直在努力。
多年来,无论是交通疏脉络、景观提品质还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石狮始终坚持城乡全盘统筹、一体推进,以“山海城”联动的姿态,精心描绘城乡新画卷。美丽蜕变一直在上演:
譬如道路交通的提级。以海岸带规划建设为抓手,围绕“交通疏脉络”,石狮先后建成峡谷旅游路、红塔湾旅游路、一重环湾快速路石狮连接线、共富路疏港通道、锦江外线、锦尚外线等一批交通景观廊道。这些道路不仅缩短了城乡距离、改善了乡镇出行环境,其崭新的面貌也为石狮整体人居锦上添花。如峡谷旅游路、红塔湾旅游路等,更是成为石狮市民常走、客人常到的特色旅游风景道,成为这座滨海城市宜居、文明的代言。
譬如城乡景观风貌提升。如果说生态环境优良是“文明”的应有之义,那么,石狮这几年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其中精品者,莫过于结合现状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重点打造的两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廊道。“绿色廊道”以宝盖山为核心、峡谷旅游路为纽带,串起学府公园、花海谷公园、石窟公园、体育公园等组成“万亩城市中央公园”;“蓝色廊道”则依托沿海大通道,串起沿线红塔湾海岸公园、军事公园、观音山等资源,重点打造的“十里黄金海岸”已成为石狮城市名片。在其他节点,如结合废弃矿坑石窟整治,以山体和水生态修复为宗旨,建成风炉山公园;如对既有农田进行提升,并增设功能配套,建成兼具防洪排涝和生态休闲功能的石狮湿地公园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工程中,石狮并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更多的是在尊重自然基础上的修复、改造和提级,最大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精细化管理 整治引领宜居
优美人居环境,既有赖大手笔的建设推动,也需要下“绣花”功夫进行整治提升。对此,石狮通过开展家园清洁、示范村居打造、老旧小区改造、裸房整治、农村污水治理等,既拆违拆旧、治杂治乱,也因地制宜、微改造提升,推动城乡人居旧貌换新颜。改变同样实实在在看得着:
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石狮已全面完成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在前几年改造提升202座城乡公厕(含旅游公厕)基础上,今年继续提升40座,助力缓解“如厕难、难如厕”窘况;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工程和一批水系环境治理,在泉州市率先实施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实现全域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助力打造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同时,持续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在打扫干净家园的基础上,将拆除清理出的闲置地块打造成小绿地、小菜园、微景观、停车场等。典型如沙美、西偏、邱下等村落,既提升了村容,也保留了乡村底色。今年,石狮还秉持因地制宜、应建尽建原则,对家园清洁整理出的一些边角、闲置地块,新建30个“口袋公园”,让市民拥有更多就近的休闲空间。
此外,今年,石狮还同步推进44个老旧小区改造、2个“无裸房示范镇”、5个“无裸房示范村”及5个石狮市“精品示范村”打造,持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让老百姓收获更多的获得感。
保护性提升 留住城市乡愁
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生态的友好共生,更彰显于后人对人文历史的敬畏。在宜居环境打造过程中,无论是建设还是整治,对于历史古建、传统风貌,石狮始终保持着一份谦逊,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活化。
譬如华山古民居,石狮市通过实施古民居保护修缮、房前屋后景观提升、农耕文化园景观复垦、入口广场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了古民居与山林、田园完美融合,既留住了田园风,也带动了乡村游的发展。比如八卦街改造,同样秉持着保护为本、改善为策的原则,对沿街立面和南洋风格楼房采取“修旧如旧”原则予以修葺,同时通过复原重建施琅牌坊等历史古迹、有序规范业态,既改善商住环境,也留住古早味、守护好乡愁,实现危房整治、老街改造与保护历史风貌、留住城市文化“基因”的双赢,着力打造为石狮文旅产业的全新靓丽名片。(石狮市委文明办 石狮日报记者康清辉 李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