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漳州
漳州:挖掘廉政文化 牢树文明新风尚
http://wmf.fjsen.com 2021-07-27 17:15:35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东山县组织学生走进唐朝彝孝廉文化基地,聆听孝廉故事,感受孝廉文化  漳州文明网供图

文明风7月27日讯  漳州市深入开展“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从孝廉文化资源挖掘、孝廉文宣产品打造、行孝崇廉活动开展等着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为孝廉“老传统”赋予“新内涵”,营造崇廉尚孝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按照福建省纪委监委开展“一地一品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部署要求,漳州市纪委监委以“一镇一孝廉”创建为抓手,通过挖掘孝廉人物典型事迹,打造孝廉文宣产品,举办孝廉宣讲活动,行孝崇廉的良好氛围日渐浓厚。

打好孝廉建设“组合拳”

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一镇一孝廉”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漳州立足本地传统文化,充分注入现代元素,对本地孝廉人物事迹进行深入挖掘。

东山县以蔡方平、蔡保桢父子“廉光浙水、孝重闽山”的典故,结合当地新时代孝德孝道模范,打造孝子祠、“廉池”、孝廉文化广场,为孝廉“老传统”赋予“新内涵”。

同时,东山县纪委监委借助“非遗”曲艺讲好廉政故事,将谷文昌女儿把公务自行车借给同学并与父亲发生冲突的真实案例,改编为潮剧《借车》并搬上舞台,让大家在品味独特戏曲艺术,深刻感受到谷文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崇高精神。

为了把谷文昌精神发扬光大,今年1月,由福建省纪委监委、漳州市纪委监委联合编写出版的《榜样之光--一座不朽的丰碑谷文昌》在全国公开发行。

诏安县以建县功臣叶亹为代表的叶氏宗祠为依托,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孝廉文化教育传承基地,变“祠堂”为“学堂”,让传承500年的“三戒五宜”家规再焕新彩。

“孝廉文化对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廉洁自律、弘扬新风正气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孝廉’文化的传承与接续,要守正,要创新,更要融合。”漳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漳州市将继续运用可听、可视、可感、可触的传播形式,推出更多更富有特色的孝廉文化产品,让孝廉文化走进家庭、融入社会。

采集孝廉人物“好故事”

“一镇一孝廉”,以孝廉为主题,以文化为线索。为此,漳州市纪委监委深入全市现有的文博、方志机构、宗祠家庙、家风家训馆等场所,在传统文化、乡土资源中进行挖掘、培育和弘扬,对收集到的古今孝廉人物事迹、家风家训等进行梳理,高度概括、全面提炼,尽量避开了“符号化”“脸谱化”的窠臼,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孝廉人物形象跃然其间。

孝廉有故事,更要有内涵。漳州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广播电台工作人员组成采编团队到一线实地采访,从文物、古籍、史迹中找寻孝廉人物当年的活动轨迹;当地文史专家从专业权威、客观公正的角度进行点评;族人、后人结合亲身感受讲述孝廉精神的后代传承和深远影响;人物生平、镇村概况介绍,则让受众全面感受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一系列的用心采编,朝着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的大方向前行。

历史是精彩的,写出大家都爱听爱看的孝廉故事,更精彩。漳州市纪委监委抓住受众特点,以鲜活的语言讲述传统文化,穿插其间的网络流行语,让故事大为增色,也迅速“圈粉”不少。如“这位姜太公不会直钩钓鱼,却流芳九龙江畔五百余年”“虽为抗清名臣,乾隆却赞其为一代完人”,新颖的标题吊足了读者和听众的胃口;讲到庄亨阳运用数学理论提出治理河防工程的方案,编写《河防算法》时,“数学理论治水,这个知府很6”,一下子就拉近了这位清代清官学者与现代人的距离。

传播孝廉文化“好声音”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故事,如何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给孝廉文化配上声音,让文字跨越时空,流淌进人们的心田。”漳州市纪委监委在现有图文基础上,决定创新孝廉文化传播形式。

“300多年前诞生的他,让今天的闽南山水为之易名”,庄亨阳的孝廉故事娓娓道来……据悉,漳州市纪委监委借助漳州人民广播电台平台,以10分钟左右的“短音频”精品节目方式在重点时段排播。通过专业播音员的讲述、孝廉人物的情景再现式演绎配音、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让一个个漳州本地孝廉人物,从历史中向我们走来。

“一镇一孝廉”节目形式多样、演绎生动,很快引起各界关注,收听率、点击率皆创新高。截至目前,漳州已在各类平台同步推送34个“一镇一孝廉”专题,近半数阅读量超10万,漳浦县赤湖镇詹惠、东山县陈城镇蔡方平、诏安县深桥镇叶亹等3期单条浏览量均超百万。

润物有声,教化无形。下一步,漳州市纪委监委将推进孝廉文化丛书以及有声读物的出版,打造当地的廉政教育基地、家风家训馆、图书馆和社区阅览室课外读物教材,并开设“孝廉文化讲堂”,让“孝廉因子”影响更大范围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使党风与民风形成良性互动,转化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现实行动。(漳州文明网综合)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