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平潭
福建平潭:节气融入课堂 让幼儿体验田园乐趣
http://wmf.fjsen.com 2021-04-07 09:38:39 来源:平潭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image.png

幼儿们用锄头在农田里松土。

眼下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近日,福建平潭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展“‘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课题实践活动,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大自然,通过劳动和节气教育的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农耕生活,让农耕教育的幼苗从小扎根。

在这乍暖还寒的季节,孩子们扛着小铲子、小十齿扒等专用工具在田间种下花生,牵着牛、弯着腰犁平农田,还摆放上各种各样的稻草人,一派忙碌景象……

体验牵牛犁地

在农田里,农民爷爷和幼儿一起耕地。

一路上欢声笑语,春天的田野充满生机。“走喽!到田地喽!”4月1日上午9点,刚下车的60名幼儿就迫不及待地跟随农民爷爷前往农田开始学习耕地。

一到农田前,刚刚还在叽叽喳喳的幼儿们立刻安静,脱衣换装备,戴上手套、在田地上插上稻草人,农活正式开始。

首先要犁地。“开犁啦!”伴随着幼儿们嘹亮的呐喊,农民爷爷扶着爬犁,赶着牛,为欢呼雀跃的幼儿们展示农耕传统的耕作模式——耕牛犁地。

看到开犁景象时,不少家长志愿者都用手机把这一刻记录下来。“这是孩子第一次看到牵牛犁地的场景,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够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也加深对农耕文化的了解。”来自大三班的家长林芳芳说。

现场,不少幼儿在农民爷爷的帮助下,有模有样地学着牵牛犁地。“用巧劲,别着急,慢慢引导,牛就会听你的话!”农民爷爷细心教导着。体格强健的老牛在幼儿们的耐心牵引下,一步一步向前走,拉着犁将泥土翻搅出一道道整齐的槽沟,为一会的播种耕出了适宜的土地环境。“太好玩了,我第一次体验牵着牛耕田。”大三班幼儿林锐涵兴奋地说,“看着爷爷牵牛,以为牛牵起来会很重,但自己上手去牵时,发现一点都不重,还有点儿跟不上牛的速度。”

下田耕种花生

翻地、种花生,耕种对家长们来说,不会陌生。但对于当下的幼儿们,却是很少能接触到。

在随后的耕种活动中,农民爷爷、农民奶奶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与幼儿们分享耕种花生的基本流程,从十齿扒翻土着手,到耕种花生的技巧,幼儿们都听得十分投入,不仅仔细观察农民爷爷、农民奶奶的每一个动作,嘴里还发出一声声惊叹,这对于住在城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听了耕种技巧,幼儿们兴致勃勃地劳动起来。有的拿着种花生的专用农具翻土,有的点豆埋土。幼儿们弯着腰蹲在各自的农田区域翻土,认真地对比距离,然后放上两三粒花生米,用小铲子为种子埋上土,还不忘用铲子轻怕泥土让种子和土壤结合得更加紧密,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真切地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真可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想有所收获,就必须行动起来”!

节气融入课程

回到幼儿园,幼儿们不但重新在园部的“天空农场”种花生,还在记录本上认真填写。“这本记录本是探究植物四季变化的宝物,用记录的方式来了解植物成长的全过程。如果看到种子发芽,我们就用绘画、植物高度测量等方式进行记录。”不少幼儿一边记录一边与记者分享道。

由于园部离耕种农地较远,幼儿们耕种后无法及时观察花生得生长情况,不能更好照顾所种植的花生。因此,园部就利用屋顶上的“天空农场”,带着幼儿们重温耕种花生的技巧。“耕种后,孩子们能近距离观察花生成长的过程,我们也会把花生果实收成后做后期课程。”平潭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林凤凤说,虽然园部也有“天空农场”,但体验感有局限性,所以现实中带着孩子们来到大自然耕种,能让他们体验农民耕种的不易,从而珍惜粮食。

为何会选择将种植活动与中华传统节气文化相结合呢?据林凤凤介绍,国家政策对幼儿园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发展。生活化课程是园部的一大亮点,提倡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劳动。同时,园部食育课程中又蕴含了节气内容。因此,去年9月,园部立项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课题实践活动。

不免令人好奇的是,“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对此,林凤凤就以清明节气耕种花生举例,“经过反复尝试,结合平潭气候特点,我们发现清明节气是平潭耕种农作物的时间。得出结论后,我们利用课堂时间,由幼儿园老师教授孩子们清明习俗,认识平潭主要农作物。但实地体验和课堂教学还是有所差别,最后我们就结合清明节气和园部生活化课程进行实地体验,让孩子们亲身实践感知节气与劳动之间的联系。”

林凤凤表示,由于花生的收成在暑假,恰逢孩子放假,所以在九、十月的时候,他们会带着孩子重回农田丰收地瓜,体验收获的喜悦。另外,也计划带着孩子体验平潭劳动人民的扑鱼、农耕过程,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辛苦。

(平潭时报记者 冯荣/文 陈澜清/摄)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