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3月5日是全国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近年来,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参与国家战略、服务百姓民生、融入社会治理、助力疫情防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志愿服务呈现出蓬勃兴盛的发展态势。志愿队伍越来越壮大,参与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央文明办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已超过1.9亿人。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们正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阐释生动实践 传播科学理论
云南民族大学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民汉双语志愿服务宣讲团,到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讲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截至2020年底,该校已有5249名志愿者走进农村,宣讲理论政策2568场次,服务时长近4万小时,覆盖1284个村寨、50199人。
“白天村民们要做农活,我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与村民一起围坐在火塘边交流。”云南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李秋娇曾两次参与志愿服务宣讲团,在一次次的“火塘夜校”中,她和志愿者们用民汉双语向村民们讲解了精准扶贫、生态环保、民法典等政策法律知识,并真切感受到志愿服务给村民们带来的变化。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成立“党的诞生地”志愿服务队,两年来讲解近3000场次;重庆组建“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6支宣讲志愿服务队,2万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讲述历史巨变、阐释生动实践、传播科学理论,全国各地涌现出的大批宣讲志愿服务项目,吸引数十万志愿者加入,在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服务百姓民生 参与社会治理
炸圆子、煨藕汤、包饺子……牛年除夕,抱抱团巾帼志愿服务队来到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温馨苑的孤寡老人彭汉珍家中,为她烹饪一份别样的年夜饭。
抱抱团巾帼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多年来为社区里重症病人,独居、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家庭服务。
“每年春节,志愿者们都来看我,为我做上可口的饭菜。她们平时也非常关心我的生活。”看着志愿者们端出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菜肴,彭汉珍感动不已。
邻里守望、家庭关爱、社会救助、生态环保……各式各样有温度、有特色的志愿服务正持续开展,服务百姓民生,助力社会治理。
走进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鸿翔村,不时能碰到身穿红背心的志愿者来回穿行,有的赶着到村广场帮老人免费理发,有的刚辅导完村里孩子的功课。去年,这个常住人口约2500人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村里有7个志愿者团队,超过300人参与其中。
李浩是胡埭镇上一家美容美发店的工作人员,他每周都会和同事来到胡埭镇的村上,免费给老人、残障人士和困境儿童等修剪头发。“我们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乡村的老百姓做点事,是应该的。每个人献出一份力,社会才能更美好。”
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师高雪瑶和许一是两位推广垃圾分类的青年志愿者,他们设计的“绿色环保大篷车虹口区校园行”科普活动,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实地体验垃圾分类,寓教于乐地增强了他们的环境责任意识和自觉分类意识。
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市垃圾分类注册志愿者人数约为53万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2900余万小时。
助力疫情防控 守护生命健康
身穿志愿者背心,一手拿着扩音喇叭将春节期间的防疫及安全注意事项告知小区居民。在参与巡查的“流动哨”人群中,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帕特格外醒目。
“能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我非常高兴。”帕特曾是华中师范大学“洋雷锋”志愿服务队第二任队长,参与过不少志愿服务项目。去年疫情防控期间,他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和帮助,今年他主动找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流动哨”成员。
记者从湖北省文明办获悉,抗疫期间,湖北全省3万多个志愿服务组织、120万名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不仅是湖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全国各地千千万万志愿者们“逆行”穿梭于大街小巷,日夜奋战在各抗疫一线岗位。
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志愿服务正在持续发力、创新发展。
中国医学应急志愿者总队队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郭树彬教授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推动建立“医学应急志愿者计划”,希望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对全国掌握急救知识的医务人员进行官方登记、注册,并将相关数据导入互联网平台。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呼叫到身边的医学应急志愿者,从而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和治疗。(执笔记者:曹典,参与采写记者:侠克、李伟、何磊静、字强、杨有宗、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