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泉州 > 泉港区
泉港区前黄镇:深耕文化“四张牌” 绘就乡村“振兴图”
http://wmf.fjsen.com 2020-10-13 17:21:16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观看掌中木偶戏 (泉港区前黄镇供图 庄雅香 摄)

文明风10月13日讯(通讯员连慧双 陈燕燕)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抓手。近年来,泉港区前黄镇以乡村文化振兴为目标,通过挖掘整合、用好盘活红色文化、孝廉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载体,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文化特色城镇,提升城镇发展内涵,推进城镇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文物保护,打造文化“大载体”

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载体的支撑,前黄镇全力推进辖区内建筑文物的保护修缮,已完成黄素石楼、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并以此作为乡村文化载体,有效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黄素石楼,俗称“塗楼”,又名“定楼”,是全省唯一的纯石筑土楼,位于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由于年久失修,楼体局部损毁,前黄镇积极实施黄素石楼保护修缮工程。经过保护修缮,黄素石楼焕发出新面貌,成为群众喜爱的文化场所之一,有效拓展和提升了特色文化内涵。

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于1930年建立在前黄镇三朱村朱汉膺同志家中,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合计360平方米,成为了当时闽中特委和泉州中心县委的重要联络点。在完成朱汉膺故居修缮工作的基础上,前黄镇又投入20多万元建设红色展馆,并设有陈列馆和党史展览馆两个功能室,成为宣传展现革命先辈英雄事迹的重要载体。

二、传承红色文化,吹响奋斗“新号角”

前黄镇是闽中南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前黄镇充分整合辖区内红色文化资源,以“红旗不倒,火种不灭”地下革命基点村--三朱村为中心,积极扩大基地范围,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基地功能,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于1990年设立,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每年利用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举办“祭先烈”活动,前黄镇组织预备党员、新团员到纪念碑前祭扫宣誓瞻仰,重温红色革命故事,重走红色革命斗争之路,引导干部群众及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情感。

前黄镇通过梳理现有革命遗址遗迹,在三朱大湖山石洞革命遗址修建闽中地委革命斗争旧址纪念亭--壮志亭 ,亭内镶嵌纪念碑,力争打造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另一重要平台。

以三朱地下交通站开展的革命活动为原型绘制艺术墙画,前黄镇开通一条150米的红色文化宣传长廊,连接纪念碑和朱汉膺故居,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景观提升,串点成线,更好发挥红色教育载体及辐射功能。

三、凝聚孝廉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

“百善孝为先,治政廉为首。”尊孝崇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前黄镇重视“孝”“廉”文化传承,充分挖掘本地孝廉人物事迹、优秀家规家训等,积极打造“一镇一孝廉”文化品牌,丰富文化内涵。

前黄镇以《福建通志·良吏传》中入选记载的3位良吏(黄文惠、黄云蒸、黄瑶观)的廉政精神为学习典范,以黄文惠故居为载体,打造前黄镇崇廉尚勤教育馆、孝廉·家规家训学习教育馆,已建成良吏馆、家风家训馆、红色记忆馆、近现代名人馆等。

前黄镇重点挖掘明朝廉吏李德遂的文化资源,在凤北村利用村民无偿捐献的废旧民宅改造建设孝廉文化公园,打造“孝廉·家训家规学习教育基地”。公园内建有兴港堂、清风戏台、明月亭等文化景观,使之成为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2019年被评为泉州市级家风家训馆。

四、继承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新生活”

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前黄镇大力挖掘整合辖区内南音、北管、掌中木偶戏、罗家棍术等传统文化资源,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前黄镇以黄文惠故居、黄素石楼和老人活动中心为基地,成立南音社、民乐社、南音班,在传承传统文化--南音艺术等的同时,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内涵。

凤阿坝头北管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泉港区重要的文化名片。前黄镇打造泉港区北管传承培训基地,设立前黄坝头文化馆北管传承中心,已培训的形式让北管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前黄掌中木偶戏,起源于清光绪十八(1892)年,有着独特的民族造型艺术和服饰文化价值,对闽台两岸文化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前黄镇组织借助“三下乡”等活动表演木偶戏,将木偶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随着红色文化、孝廉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融合,文化内涵的不断拓展,群众精神风貌得到极大改善,乡村文明程度日渐提升,泉港区前黄镇文明乡风、孝廉清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已蔚然成型。(泉州市泉港区委文明办供稿)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