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开学第一天,恰逢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推行首日。平潭多所学校以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垃圾分类观念入脑入心,并通过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牵动社会,以点带面普及垃圾分类,让青少年一代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处理习惯。
9月2日,记者走访了实验区内的两所学校,看看他们是如何结合本校特点,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推行垃圾分类之路。
岚城中心小学
寓教于乐学“分类”
在岚城中心小学,学生正在分类投放垃圾。
学生掷骰子,踩在飞行棋棋盘上,并说出每次所踩位置所属垃圾类别;另一边,学生将乒乓球在规定时间内投入相应垃圾桶中……这是此前岚城中心小学开展垃圾分类系列活动中的一幕场景。学生通过参与趣味游戏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近年来,岚城中心小学从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角度,科普垃圾分类知识,把垃圾分类理念融入校园生活,通过垃圾分类科学课堂、主题游戏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垃圾分类意识,增进师生循环再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意识。
据岚城中心小学校长翁绳乐介绍,学校要求各年段每学期开展一场垃圾分类相关活动,提高垃圾分类的普及率,让孩子们知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同时,还利用六一节、科技节、主题班队会等活动,以及“岚韵之声”校园广播时间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在岚城中心小学,学生正在分类投放垃圾。
与此同时,学校还将垃圾分类行动具体量化,并纳入常规六项评比中。“通过推行奖惩结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自觉践行垃圾分类;通过家校、社区等多方合,以‘小手拉大手、家长学校专题培训会等方式,有效地带动家长、社区业主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这一行动。”翁绳乐说。
目前,岚城中心小学已有七八十个分类垃圾桶,按照规范添置硬件设备。根据不同楼层、场所的需要,设置两分类、三分类、四分类的垃圾桶。每个班配置一个两分类垃圾桶,每个楼层配置大型的两分类垃圾桶,专用功能教室根据需求配置三分类垃圾桶,每栋楼一层则配置四分类垃圾桶。谈到下一步计划时,翁绳乐表示,今后将通过班刊、校刊、校园LED、手抄报、征文比赛、科普论坛等方式,继续加大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力度;在硬件设施上,学校还将建设垃圾分类站,有效收纳校园的分类垃圾;还将积极对接环保部门,妥善处理已经分类的垃圾,避免出现分好的垃圾又混合处理现象。
平潭职业中专学校
运用专业知识巧“分类”
在平潭职业中专,王以星(左一)老师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在平潭职业中专学校里,总能看见不少颜色各异的分类垃圾桶,它们已然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来到学校的时候,老师和值日志愿者正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投放各类垃圾。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增设分类垃圾箱,如何教育和实践才是推行垃圾分类的关键。据平潭职业中专学校总务处副主任王以星介绍,学校每天都会安排值日志愿者,在分类垃圾桶投放点引导学生正确投放垃圾。同时,为了扩大宣传影响力,分类垃圾桶的周边墙上也标注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的氛围。
为了在学校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学校的值日志愿者也是下足了一番功夫。“我们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网络等媒介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写记录分类知识笔记,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投放垃圾。”校园志愿者说。
除了氛围营造,平潭职业中专学校还将垃圾分类融入美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等10个中职专业和2个高职专业中,成为学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比如,美术专业学生根据专业特长,设计垃圾分类桶的平面图和粘贴画等;计算机专业学生则以制作视频的形式来呈现垃圾分类知识……如今,践行垃圾分类已成职专学子的新风尚。
其实,从2017年开始,平潭职业中专学校就推广垃圾分类,并通过班会、垃圾分类标语、思想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培养学生形成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学生垃圾分类参与度。
王以星表示,下一步,不仅要增加垃圾桶投放点,也要加强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同时,学生处在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纪,好奇心和实践力都很强。因此,学校将加强在学生中进行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让他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王以星说。(平潭时报记者 冯荣/文 陈澜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