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8月14日讯 连日来,市民们发现,马尾区大小餐馆纷纷换上了新版“文明餐桌”桌贴,店员主动要求两人以上同桌就餐的应使用公勺公筷。
马尾区近日开展了针对复用餐饮具使用情况的专项检查行动,同时倡导餐饮服务单位规范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助力文明餐桌行动。据统计,共重新设计、定制1万张“文明餐桌”桌贴、1200张大型海报、1100多份倡议书和桌立、800面宣传展板,涵盖“光盘行动”“公筷公勺”“餐前洗手”“拒绝野味”“食安创城”等元素,并在全区12个农贸市场悬挂“拒绝野味 珍爱生命”横幅。
同时马尾区结合创城检查,对辖区餐饮单位、汤鸡汤鸭店进行“文明餐桌”拉网式摸排、宣传,使用食安音箱走街串巷播放“文明餐桌”音频,指导三镇一街以“文明餐桌”等内容为重点更新制作《村居食安宣传栏》68面,全区未出现野生动物及活禽交易行为。
马尾区市场监管局以餐饮店、农贸市场等为重点,开展全面检查。行动中,执法人员重点检查餐饮服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复用餐饮具消毒方式是否正确,以及餐饮具表面是否残留异物等情况,并使用ATP荧光检测仪,对餐饮具洁净度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针对部分餐饮店餐饮具菌落指数超标的问题,执法人员当场开具了整改通知书,要求经营者限期整改。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进行随机抽样,对餐饮店里的餐盘、碗、勺子等餐饮具展开了监督抽检,主要检测大肠杆菌等相关指标是否合格。发现该餐厅存在消毒制度记录不完整、保洁柜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当场责令企业整改,并跟踪督促整改情况。
“现在餐厅、酒楼基本上都会提供公勺公筷,如果没有的话,消费者及时向服务人员索取。”执法人员说。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管工作,马尾区市场监管局近期也对热门餐厅的疫情防控措施、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公勺公筷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针对大型餐饮酒楼,执法人员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监管工作要求,重点对操作人员口罩佩戴情况、晨检记录、食品来源以及储存情况等开展检查,并督促操作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做到防控措施不放松。
“工作人员、顾客进店,首先要量体温,提醒戴口罩。我们服务人员也会提醒顾客使用公勺公筷。”江滨路某酒楼负责人周先生表示,由于他们承接的宴席大多在十桌以上,聚餐人数比较多,因此他们更加注重餐桌安全,从4月初就开始实行公勺公筷的分餐方式。
“我们专门印制了推广分餐制和文明用餐的海报,结合日常巡查将这些海报发放到每个餐饮店,提醒消费者用餐时要使用公勺公筷,经营者尽量提倡分餐制,避免交叉污染。”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他们会持续排查热门商圈、步行街等区域的餐饮服务单位,将公勺公筷使用纳入日常监管;同时深入开展文明餐桌劝导服务,倡导文明用餐,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禁食野生动物等,守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
打造“无桶化”示范街
“你好,我们是来宣传‘无桶化’垃圾分类的,过两天我们将把街边的垃圾桶都撤走,以后你们可以把垃圾投放到小区垃圾屋(亭)内或由物业来定时收取垃圾。”8月10日,在魁岐路沿街,一队由区城管局、环卫中心、马尾镇和物业企业组成的宣传队正在对商铺进行入户宣传。
记者了解到,自7月31日起,马尾镇已在儒江西路、儒江东路全面撤除垃圾桶,并要求商户将垃圾在室内进行收集并分类后,每天在全市垃圾定时投放时间段到小区内垃圾分类屋(亭)定时投放。“通过近期不间断的宣传、劝导、入户上门、执法和保洁兜底等工作,儒江东路和儒江西路已基本做到‘无桶化’,垃圾分类‘自觉投放’模式已逐渐形成。”区环卫中心副主任梁玉萍表示,此次通过试点先行马尾镇垃圾分类示范街,将进一步推进我区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
在儒江西路经营一家饭馆的李老板告诉记者,自从得知沿街店面垃圾桶要全部撤掉后,他就在每个桌边都放了一个垃圾桶。“这个垃圾桶一般都是给顾客丢使用过的餐巾纸,至于就餐时,产生的骨头、菜叶等厨余垃圾,我们都要求客人直接放桌上,之后我们再收拾。”李老板表示,平日里通常8、9点关店,有时候分类完时间比较充裕,他就拿到就近小区的垃圾屋(亭)内投放,如果时间比较晚,他就放在厨房内,等第二天在投放。
“撤桶前,马尾镇垃圾分类中心都会联合区城管局、区环卫中心、物业等工作人员到沿街店面进行入户宣传,并向沿街商铺发放《沿街店面垃圾分类定时投放通知》、《马尾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等宣传手册。”梁玉萍表示,针对少数店面因各种原因无法做到定时分类投放的,物业、马尾镇垃圾分类中心和城管将逐一上门,做针对性强化劝导。
值得一提的是,对个别地段早市和夜市摆摊行为,城管队员也专门派出队员做针对性的宣传、劝导和执法,堵住外源性垃圾产生源头。
下一阶段,区环卫中心将联合各部门再总结经验,梳理成果,逐步有序在各路段铺开,打造示范片区沿街店面垃圾分类新模式。(福州市马尾区委文明办 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