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时代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动实践
2020年2月,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关键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焦急地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反映有儿童因为家长被隔离而无人照顾的问题,并建议对相关制度作出完善。
今年两会上,陈海仪惊喜地发现,她的建议已经在立法中得到回应。民法典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把对被监护人的保护网织得更密。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个国家的立法水平。
时间回溯到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结合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现状,一开始就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
“‘两步走’是民法典成功编纂的重要保障。”孙宪忠说,首先制定民法总则,调整民事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性规则等重要内容,属于大的创新。然后对其他现行民事法律进行整合修订,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创新”与“整合”协调搭配,让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事法律制度连续、稳定的前提下,体现立法的前瞻性和开放性,有效回应时代要求。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法总则,民法典编纂顺利迈出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亮相。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多次进行拆分审议。
广袤的神州大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编纂民法典,寻求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基本规范的广泛共识,必须扑下身子,倾听民声。
——开门立法,求得社会共识“最大公约数”。
2020年1月,一场关于民法典草案的意见征询会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居民各抒己见,与立法机关面对面交流。
“大家针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也切实感受到国家法治的不断进步。”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卞小林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次审议,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深入实际,让人民的法典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通过代表工作广纳民意,2019年办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涉及民法典编纂的议案32件;
选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夫妻共同债务等重点问题,专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调研;
针对物业纠纷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走访小区、居委会……
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吸纳各方意见,让立法理念与社会发展同步,法律条文与百姓期盼同频。
2019年12月,由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合体”而来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大家认为,草案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动的内在规律。
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禁止物业公司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
针对地面塌陷伤人问题作出规定;
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坠物的调查责任;
……
民法典的画卷上,立法者们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