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巧用“评书”宣传移风易俗 王诗琦 摄
不祭拜、不放鞭炮、不设电子花圈,亲朋好友安静追思,陪伴老人走完最后一程。这是周宁县泗桥乡泗桥村的村民黄吉寿为其父举办的极简葬礼。
“去年10月份后,在我们村就再也看不到大操大办的葬礼,大家都自觉简办丧事,一场丧事办下来可以节省一两万元呢。”泗桥村村民主任陈田生自豪地说。像泗桥村这样的节俭新风已逐渐在周宁传播开来。
近年来,周宁县持续聚焦婚丧喜事中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按照典型带动、叠加宣传、强化督查等方式打出移风易俗组合拳,掀起全民参与“婚事新办、喜事俭办、丧事简办、好事多办”的“清风”行动,让新风正气荡漾山城。
以正党风来化民风
“你儿子结婚,婚礼宴请桌数不得超过多少,每桌菜金上限是多少,婚礼车数不得超过几辆?”“在操作婚礼过程中,有‘八个严禁’,你清楚吗?”……
这可不是普通的竞答游戏,而是周宁县自然资源局的老肖接受派驻纪检组操办婚礼报备的“考试”。像这样的“考试”是该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的“规定动作”。
党风决定民风。近年来,周宁县在专项整治中,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党员干部违规组织和参加大操大办问题的处理力度,以管住党员干部来影响普通群众,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好转。
划出纪律红线。周宁县相继出台《周宁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带彩打牌”不良风气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周宁县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试行)》等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党员干部不得参加亲友关系以外的各类婚丧喜庆活动和宴请,同时对党员干部及家庭成员操办婚丧喜庆的桌数、规模等,做出具体规定。
“我想着这些群众都是与自己有日常往来的本村村民,大家礼尚往来,借着喜事热热闹闹聚一聚,没想却触犯了党纪党规。”2018年底,碧岩村原党支部书记魏启济因举办乔迁酒席违规邀请管理服务对象被镇纪委立案调查,想到这些,他悔不当初。
没有严惩,无以为治。周宁县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对党员干部违规组织和参与婚丧喜庆事宜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并对制止、查处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2018年以来,周宁县党纪立案9起9人。
约束落下去,规矩立起来。“在高压态势下,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事先报备,严格做到‘非亲不请,非亲不去’,已经成为周宁县党员干部的共识。”周宁县监委委员陈海森介绍,党员干部带头树起标杆,向铺张浪费说不,以自身倡俭戒奢带动群众勤俭节约。
泗桥村干部为村民解释村规民约 郑文敏 摄
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
“酒席、烟酒、鞭炮……一场仪式办下来一般要三天,花销都要三四万元,多的甚至十几万元。”说起曾经红白事办理的状况,周宁县三门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家长记忆犹新。
三门桥村地处周宁县纯池镇,村民大都以种植葡萄为经济收入。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事规模趋于扩大,攀比风气、铺张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让不少村民烦恼不已。
为有效治理婚丧嫁娶不良风气,2012年,三门桥村实行红白理事会制度,在村里制定相应的村规民约。不超过15桌、包100元红包,回礼30元,事无巨细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目的只有一个,压下大操大办的歪风,帮村民捂紧钱袋子。”陈家长说。
移风易俗的春风浸润村风、民风、家风,在百姓心里“开了花”。“大家都不喜欢攀比,只是先前没有人打破这个惯例。现在村里带头,我们都很支持。”村民陈华针说,“人情债”少了大家都觉得轻松了不少。
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开展,像三门桥村这样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已经成为周宁县各村的普遍现象。该县切实发挥村委会、宗亲互助会、祠堂董事会等的作用,结合村情民俗,成立红白理事会,认真听取村民群众意见,制定移风易俗细化要求,在移风易俗村规民约上亮出“限高线”,唤起新风尚。
浦源镇浦源村将移风易俗与《鲤鱼溪护鱼规约》结合起来,修订《村规民约》,打造鲤鱼溪移风易俗教化基地;礼门乡贡川村每年正月召开理事会会议,商议当年度村内红白喜事的相关事宜,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该村红白事节约资金20万元左右……
“依托村民自治,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转观念、树新风,切实打通移风易俗最后一公里。”陈海森说,到今年底,全县147个村将实现《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全覆盖。
村民在萌源村农民文化广场休憩 郑文敏 摄
文明风尚深入人心
3月以来,周宁县李墩镇黄埔村村民林胜东把自家位于六蒲洋洋面上的祖坟暂时迁入该村的公益性公墓,等待新的公墓建好后,便择时迁坟。
六蒲洋是周宁县为数不多的地势较为平坦、交通区位便利的洋面,该县推进实施的李墩工业集中区就位于六蒲洋上。2018年,该县积极对接宁德市千亿产业集群,引进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落地李墩工业集中区。项目规划用地2000多亩,征地涉及坟墓140穴,其中包括林胜东的4穴坟墓。
“早年建坟,不仅占用土地,还要花费不少金钱。现在在移风易俗的倡导下,大家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绝大多数人跟我一样,选择把先人安葬在公墓,也算是跟一波‘潮流’吧。”林胜东笑着说。
近年来,周宁县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结合“职工健身运动会”“村跑”“‘好家风·好家训’分享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最美人物”“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移风易俗的清风吹进家家户户,如今在山城,诸如林胜东这样的举动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动自发加入移风易俗的队伍中,用实际行动“除陋习·树新风”。
“我走后丧事要简办,不开追悼会,不搞繁琐家祭,不能违反八项规定;交最后一次党费人民币2000元;从丧葬费中取出人民币10000元捐给贵州省黄平县的慈善机构。”在狮城镇,82岁的老党员张国珍离世时留下了一份特殊的告亲友书,让人动容。
在浦源镇萌源村,百名乡贤捐资千万,成立该县首个新农村建设基金,参与该村农民文化广场、农民书屋、电教室等配套设施建设。
在咸村镇,退休干部孙成立4年前的一个举动至今被传为佳话。2015年,孙成立特意将儿子为其做80岁寿宴的50万元资金捐出设立了强兰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助学。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奖励师生54人,发放各类奖教助学金14.2万元。像孙成立这样由民间群众通过捐资成立教育基金会的在周宁县还有7家,累计奖助金额达570多万元。
周宁县各乡镇不断涌现出一大批简办丧事、奉献社会的典型事迹,一个个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移风易俗行动推向新高潮。
“做好移风易俗工作,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陈海森说,下一步,该县将对歪风陋习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劲吹文明风,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让移风易俗入耳,让道德文化入脑,让文明之花入心,全面巩固移风易俗成果。(闽东日报 通讯员 郑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