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文明实践中心站+”模式,图为郑湖村文明实践中心站组织周边村开展理论宣讲进廊亭活动。沙县文明办供稿
文明风8月6日讯 2018年11月,沙县被确定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后,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特色做法上下功夫,渐次拉开文明实践行动序幕,满城萦绕文明新风,遍地绽放文明之花。
着眼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沙县按照“沉下去”“走出去”“实起来”的工作思路和“五来一去”的工作部署,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打通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建有1中心、12个所、185个站(中心站9个)、561个点,478个志愿服务组织,特色志愿服务项目26项,先后组织开展志愿服务4000多场,深受城乡群众欢迎。
抓组织构架 筑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基石
建立健全“137”组织架构。“1”即实行县、乡(镇、街道)、村党组织一把手工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县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分管宣传的县委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办等34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12个乡(镇、街道)所、185个村居均分别成立文明实践所、站,乡村书记担任所长。“3”即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阵地功能。“7”即整合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搭建理论宣讲、社会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产业文明融合等7个志愿服务平台。
创新推行“三个四”运行模式。一是推行“四级运行”,以文明实践中心户为依托设立实践点,形成县、乡、村、户(中心户)四级运行,中心、所、站、点四级构架,直面群众,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二是推进“四个融合”,通过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带动乡镇集镇整治、省市级文明单位挂村帮带文明实践、文明实践融入小吃产业提升和单列考评基层组织与个人文明实践,促进城乡文明融合、产业发展与文明实践融合、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融合,以及文明实践与全局工作融合。三是推行四项机制,实行“每月一次调查摸底、一次项目发布、一次工作小结、每季一次督查、每年一次总结”的工作推进机制,推行“网上+网下”的“定制+订单”项目生成机制,落实《沙县志愿者激励嘉许办法(试行)》志愿服务机制和年度考评奖惩机制,保证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
健全完善队伍阵地建设。一是建立“1712+”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县新时代文化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7个平台分别设立由牵头单位负责人为队长的志愿服务队,12个乡(镇、街道)设立由书记任队长的志愿服务队,各乡(镇、街道)、各平台均根据工作实际和群众需求,组建了特色志愿服务队,深入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得到城乡群众的普遍欢迎。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县中心设在小吃文化城三期电商园一楼1000多平方米,平台集中办公;整合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全县拥有县乡村三级阵地339个,其中县级实践阵地33个,保证了文明实践活动的需要。
小吃产业与文明实践融合,图为沙县小吃同业工会驻福州文明实践站深入当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沙县文明办供稿
抓重点亮点 凸显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特色
突出政治引领,让党的创新理论扎根群众。一方面,抓宣讲。以中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讲堂”为阵地,采取每旬一讲的方式,学习宣传新思想;以“虬城讲坛”为载体,理论宣讲轻骑兵深入乡村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红色宣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等80场,受益人数达1万余人次。另一方面,抓融入。以半台戏等各类文体活动为载体,采取编演《家乡走进新时代》等快板、新思想进活动场地营造氛围等方式进行宣传;以文明实践三级阵地为平台,将新思想融入其中,如博物馆设置习近平关于文化传承、文物保护重要指示,农村休闲长廊设置习近平关于农村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述。同时,考核农村党员“学习强国”学习情况;采取新思想每天一推送,通过文明实践三级微信群,推送到村、到中心户、到周边群众,让新思想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突出实事求是,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富生机。一是推进小吃产业与文明实践融合。按照“走出去”创特色的思路,以19个驻外党支部、1723家沙县小吃标准加盟店经营者为依托,引导党员和普遍经营业主带头转型升级、做好文明经营的示范,主动融入、积极参与社区、街道文明创建、关爱老人、垃圾分类等多场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实践之花在外开放。二是探索推广“站联点、点联户”四级运转工作模式。在夏茂镇俞邦村、长阜村开展试点工作,以文明实践中心户为依托,设立各自然村文明实践点,“点对点”宣讲、“面对面”服务,用身边人家乡话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重要论述,目前全县共设立561个村级文明实践点。三是探索推行“文明实践中心站+”模式。针对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在沙县富口镇姜后村探索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辐射周边车头社区、延溪村、罗溪村3个村、社区,打破区域界限,统筹区域资源,扩大群众受益面,促进文明实践工作均衡发展。目前,姜后文明实践中心站受益人员达4200余人,60岁以上老年人560余人,其中,空巢居家老人280余人。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文明实践中心站+”模式,现已建立9个村级文明实践中心站。
突出需求导向,让广大城乡群众共享参与。一是着眼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文化服务志愿活动,组建了文艺、戏曲、剪纸、合唱等1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了“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建设新沙县”、 五一“味游沙县”吃货汇、“虬城文化游”等系列活动58场次,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二是着眼全民健康,组建了篮球、钓鱼、极限运动、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9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全国夜钓争霸赛、海峡两岸钓鱼邀请赛、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等系列活动32场,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三是着眼关爱和谐,围绕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组建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课后服务、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7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城乡少年宫共建、留守儿童关爱、送教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50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受益学生(群众)达8000人次。四是着眼产业兴旺,以科普宣讲、医疗义诊、科普大篷车巡展等方式,把就业技能、医疗保健、政策解读等送到农民群众身边;组建市农科院、县林业局、县农业农村局3 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巨峰葡萄、花卉种植等农业技术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科技下乡72次,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
抓机制创新 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
健全文明实践活动机制。在规范机构职责,制定出台《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中心、所、站和平台职责定位的同时,重点规范志愿服务,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誓词》,进一步强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意识;通过“志愿汇”、“志愿云”、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站“微心愿”和工作平台,以及县乡村三级微信群,多渠道收集群众需求,编制《志愿服务总菜单》,采取志愿服务总菜单“定制服务”和群众点单“订单服务”相结合的办法,确定志愿服务项目,有针对性的落实志愿服务工作,提升志愿服务的实效性,并通过三级微信群、文明实践网进行公告,让广大群众便于参与。
落实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制定《沙县志愿者激励嘉许办法(试行)》,建立健全嘉奖制度,对志愿服务时长量化积分,所得积分可兑换相应物资;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授予“虬城志愿之星”称号,可享受专属礼遇措施,目前已上线沙县影剧院观影券、体育公园综合馆羽毛球场门票、游泳馆门票、沙县淘金山门票、七仙洞门票、沙县总医院体检套餐等7个奖励项目。同时,每3年还将从中评选一次“十佳”优秀志愿者,让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强化实践活动保障机制。设立共享资源的调配使用机制,整合现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涉农惠民项目、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各个部门、各种渠道资源在一个主题下向农村基层聚焦发力,形成倍增效应。同时将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文明村镇(单位、社区、校园)测评体系,纳入各级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奖考核体系,引导和动员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积极稳妥、富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一系列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汇聚八方力量,扮靓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