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社区“树-变-转-创”解锁垃圾分类新样本
http://wmf.fjsen.com 2019-07-30 08:44:17 来源:厦门文明网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通过党建引领村民共治,探索建立了“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的管理模式,以及党员勇担当、敢包户,督导员、志愿者、房东以点带面全面行动,因地制宜创新布点和转运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理念,把垃圾分类的难点、盲点变成了示范点、明星点。眼下,殿前街道高殿社区正编织一张绵密的网,从氛围营造、源头减量等“软引导”和“硬约束”下,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

树新风 勇担当敢包片党员“模范风”

  党员代表带队户外宣传   图片来源:厦门文明网

在殿前街道的引领下,社区党支部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勇担当、敢包户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硬是“啃”下了“硬骨头”,形成“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党员”的垃圾分类新时尚。陈彩虹是高殿社区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2017年9月一个偶然机会,她参与到了垃圾分类这项公共事业中,原以为督导员只是粗浅的简单工作,没想到这份工作任重而道远,地毯式入户宣传更是工作常态。

高殿社区共15个小组,16个党支部、386个党员,通过网格式包户,横向上,每个支部党员主动承担责任,每人包户10-20户;纵向上,小组内居民代表以乡情、亲戚等感情纽带包户,纵横交错交叉推进,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除了主动担当、勇敢包户外,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也在高殿社区垃圾分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比如殿前五组5120号,路两边都是店面,布点难题很大,退休老党员曾秀珠主动站出来,把自家约6平米的地方让出来布点,没有水龙头,她主动去周边协调,最终顺利解决布点问题。

模式上的创新,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铺平了道路。如今,高殿社区的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准确率达85%,居民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变思路 因地制宜全民分类“行动风”

高殿四个自然社,每个月至少办四场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在人员密集处进行户外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居民派发宣传手册和法律法规,并解答居民关于垃圾分类投放的疑问,居民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正确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垃圾分类督导员户外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图片来源:厦门文明网

“城中村的特点就是租户多,这也意味着有相当数量的房东可以用起来,先把房东变成垃圾分类的‘粉丝’,再通过谁受益谁宣传,让房东带动出租户一起垃圾分类。”高殿社区分管卫生的副主任吴聪福说。租户是流动的,但房东是固定的,通过房东互动群,引导和动员房东做垃圾分类督导员,不仅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还带动了本地居民就业率。

垃圾分类之前,寨上东社有个垃圾池,附近居民常常因为蚊蝇、异味闹“垃圾纠纷”,垃圾分类后要把垃圾池封掉,房东陈先生开始不愿意,但通过社区的“房东政策”,现在的陈先生成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天一早就到垃圾分类投放点监督。

转意识 地毯式入户营造“宣传风”

  垃圾分类督导员入户督导   图片来源:厦门文明网

在三尺滴水巷,不论阴天下雨,督导员从未缺席。陈彩虹说,很多次想过放弃,但在街道、社区组织的学习中,在各级领导的鼓励下,她坚定了信念,找到了使命感,想为美好家园贡献绵薄之力。

事实上,陈彩虹只是高殿社区入户督导的缩影之一。据了解,高殿社区共有垃圾投放点位221个,督导员241人,专职管理员10人,每月入户宣传数万人次,四个自然社每两个月就会轮一遍,每天入户宣导时间两小时左右,每天平均入户4人次左右。

创方法 重视长效网格化转运“定制风”

由于高殿社区内建筑密度大,背街小巷多、村路窄且高低不平,转运难题亟待攻克。为此,高殿社区引进了多款小巧玲珑的垃圾转运车,侧挂式的转运车将其他垃圾筒固定好,按下按钮,垃圾桶自动倾倒;平板式的转运车,直接用干净的空筒将装满厨余垃圾的慢筒替换,方便快捷;还有迷你版冲洗作业车,一人可操作,将垃圾点残留的污渍清洗干净,维护好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

垃圾投放点消杀、清洗很重要,没有臭味、没有苍蝇才不会给老百姓带去麻烦,为此高殿社区将民间方法结合现代科学,发明了“三步消杀法”,低毒高效,有效解决了垃圾投放点的环境卫生问题。

垃圾分类,没有终点。在打响“垃圾桶革命”、算好“减量账”“资源账”中,殿前街道高殿社区正下足功夫,由点到面、层层发动,真正让各项举措硬起来、强起来,把更多的群体吸引进垃圾分类的“时尚圈”,用实际行动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厦门文明网综合)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