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探索“互联网 非遗”模式 让非遗变“网红”
http://wmf.fjsen.com 2019-07-30 08:36:34 来源:漳州文明网

入驻古城 游客“慢”下来

漳州木版年画、木偶头雕刻、漳绣、锦歌、海柳雕……7月19日—21日,在漳州古城文庙泮池广场,一场文化市集活动如期开展,漳州多项非遗纷纷亮相。

“以前只听说过漳州三宝,不知道漳州原来还有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长见识了。”游客周斌带着女儿到古城游玩,她告诉记者,印象中的非遗都是摆设在博物馆里。如今,漳州通过文化市集这类活动,把非遗请到现场,让非遗更接地气。观赏之余,她还将这些非遗技艺拍摄下来,发到朋友圈,赢得好友纷纷点赞。

“文化市集活动能把游客吸引过来,聚集人气,给非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省级非遗漳绣技艺第四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密珠正坐在绣架前飞针走线,用细小的银针在光滑的软缎上绘织美丽的图案,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赏。

记者漫步古城发现,非遗遍布在景区的各个角落。在古城记忆馆里,游客通过观看三维影像了解到漳州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内,“镇馆三宝”以及各式各样的印章谜、灯谜古籍让游客大开眼界;在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由漳州市艺术馆南词古乐队演奏的一曲曲南词令人赞不绝口。

“漳州古城非遗十分集中,仅国家级非遗就有7项,省级非遗10项,市、区两级都在此设立非遗展示馆、传习所,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提升古城的文化底蕴,让游客能‘慢’下来观赏,而不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漳州历史街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李海光说,古城将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展示力度。目前已经有3家非遗展示馆(中心)、2家专门馆(漳州灯谜艺术博物馆、徐竹初木偶艺术馆)和2家传习所(漳州锦歌传习所、漳州南词传习所)入驻古城,游客在逛古城的过程中就能观赏到漳州非遗。接下来,他们还将在古城的入口广场、凉亭、连廊等公共空间组织布袋木偶、锦歌、南词、剪纸等非遗公益表演和灯谜竞猜活动。

借力电商 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遗的保护传承仅靠政府搭台还不够,还需找准市场,开启“自我造血”功能,那么如何让非遗在互联网时代“活”出新模式?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片仔癀,是较早涉足电商的老字号。近年来,片仔癀通过牵手电商,焕发出新的市场活力。如在去年的“双11”全民购物狂欢节中,片仔癀品牌产品在网上销售火爆,仅仅用时15分10秒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全天销售额达3286万元,同比增长30%。今年上半年,在零售渠道,片仔癀电商还以近5000万元的好成绩名列漳州市网络零售排行榜第5名,电商全渠道销售过亿元。

据片仔癀电商执行董事林国强介绍,片仔癀电商公司通过深化“互联网护肤品”,引入网红直播、小红书推广、微博网红推广等方式,让顾客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片仔癀的产品,还能对线上消费者进行深度“种草”、宣传产品使用技巧和分享购买链接。这也是新时代品牌推广的大方向,具有见效快且粉丝购买转化率高等优点.

与此同时,片仔癀还与主流App及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合作,在北上广等城市针对高端消费群体精准投放片仔癀资讯,吸引年轻人关注,形成新的片仔癀“网络铁粉”。

然而,并非所有的非遗都能顺利地走上电商之路。漳绣技艺第四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郑密珠认为,由于漳绣坚持纯手工制作,具有耗时长、劳动力成本高的特点,目前还局限在庙宇祭祀用品和高端艺术品领域,难以推广到日常用品当中。加之漳绣艺人缺乏,尤其欠缺年轻人才,一些老艺人受到年龄和知识结构限制,难以打开市场。因此,不少非遗“触网”之路仍任重道远,还需进一步探索。(福建日报漳州文明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