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东园镇埭美古村的家风堂
东泗乡“红军楼”
文明风7月15日讯(通讯员 杜正蓝 通讯员 周志荣 郭高杰 文/图)
炎炎夏日,一大拨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涌入龙海,邂逅前世的古厝,今生的博物馆。
龙海市为了让游客能更了解整个城市的文脉,在推进田园城市、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五古丰登”行动计划。几年来,通过选择具有文化底蕴和景观价值的老建筑,打造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新载体,龙海市不仅留住文脉,赋予其时代使命,更是焕发了乡村文明的新气象。
丝绸路上的古月港,厝中起航
“阿公,这么小的古厝怎么就是‘博物馆’了呢?”7月10日,来自泉州的游客刘爷爷趁暑假,带着两个小孙子到龙海市海丝博物馆参观,看着眼前的古厝,两个小孩发出了疑问。
这里是坐落于海澄月港古街中的海丝博物馆,周边环绕着闽南燕尾角古厝建筑。进门处的牌匾写着“大明第一港”的烫金字。移步馆内,正堂处播放着与月港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记者跟随厝内的展示路线,感受古月港当年悠扬的号角。
“3年前,月港海丝遗址保护申遗工作被提上日程。划定龙海月港遗址的7.25公顷的核心区及缓冲区范围并竖立界碑,同时发布《关于月港遗址保护的通告》。”海丝博物馆馆长江智猛说,月港在民间商贸最繁华的时期曾有上百个码头。而海澄镇豆巷村是月港的重要遗址,包含了用废旧帆船建造房屋的帆巷、古商市遗存临江古街,以及一公里内原有七个对外商贸码头,另有保留完整的晏海楼、文庙、城隍庙、观海寺等。
“曾经我们也考虑过新建‘大航海博物馆’,在馆内模拟、还原古月港风貌。然而考虑到项目规模之大、工期之长,还得从长计议。”江智猛说,那年恰好家住豆巷村中心的郑国章一家正考虑举家搬迁。经过商议,各界专家人士认为可以物尽其用,将古厝修缮一番,实地实景作为海丝博物馆选址。
“按照风貌建筑基本不动、空间肌理基本不改的原则,将此间古厝修旧如旧,新增投影仪、文史资料查阅机,分为月港史话、月港遗址、隆庆开禁、月港余韵、大明海商、丝路新语和月港文献七个部分,收集月港遗址所留下的陶瓷、地图和文献等相关史料。”江智猛介绍,此间古厝已建成400多年,且经历多次修缮。修缮团队将厝中以玻璃阳光房覆盖,加设中央空调,为厝内古文书、古物件“冷藏保鲜”。
按照申遗的规划,恢复古月港风貌不局限于博物馆。2016年,龙海市委市政府对整个古月港旧风貌区翻新改造,其中包括全区的路面平整、观音亭片区的立面修复、临江古街的卫生整治,以及7个码头改造清淤、重修栈道。
“自从海丝馆修缮后,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参观游玩。同时也成功举办了多届的月港文化节,把龙海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手工小吃展现给大家,日人流量最高达到上万。”龙海市海丝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宗瑞自豪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