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易俗,不比排场比慈善
http://wmf.fjsen.com 2019-07-05 09:55:50 庄严 来源:文明风

  周宁县干部走村入户宣传移风易俗。 郑文敏 摄

东南网7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郑文敏 文/图)“我走后丧事要简办,不开追悼会,不搞繁琐家祭,不能违反八项规定;交最后一次党费2000元;从丧葬费中取出1万元捐给贵州省黄平县的慈善机构。”这是周宁县狮城镇82岁的老党员张国珍离世时留下的一份特殊的告亲友书。

张国珍老人的遗愿,是周宁人从争相攀比斗富转变为热衷慈善公益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周宁县持续聚焦婚丧喜事中讲排场、比阔气的陋习,按照典型带动、叠加宣传、强化督查等方式大力倡导节俭之风、朴实之风、文明之举,切实推进了移风易俗涵养公益文明新风尚的实现。

吹奢侈歪风 让人心累不已

地处福建东北部的周宁县,是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但与许多地方一样,这里传统风俗根深蒂固,酒席大操大办,还形成了攀比之风,婚丧喜庆逐渐由民间习俗演变为攀比、斗富的平台。

“结婚要10多辆婚车,三四十桌酒席,食材高档奢侈;丧事有戏班、戏台,绵延数百米的送葬队伍‘招摇过市’。”周宁县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如此风气,让群众苦不堪言。

“酒席、烟酒、鞭炮……一场仪式办下来一般要三天,花销都要三四万元,多的甚至十几万元。”说起曾经红白事铺张办理的状况,周宁县三门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家长记忆犹新,“有的人家经济并不宽裕,但为了‘撑面子’,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借钱办事。”

“每年挣的钱全都随礼了。”周宁县泗桥乡杨厝边村村民刘夏珍回忆往年的“人情账”,感慨不已。结婚、生子、周岁、搬新家、丧事……各种人情礼节应接不暇,每年光这一项支出就要将近2万元。

虽然“心累不已”,但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家只能心里苦、脸上笑,十分无奈。农村人情往来频繁,你5桌我10桌,奢侈歪风越吹越大,村民们负担越来越重。由此造成这样一种局面:政府鼓励移风易俗,村民们也盼望移风易俗,但碍于人情,很少人敢带头。如何破解这种局面呢?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