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涂鸦作为一种新兴的街头艺术形态,点亮了不少城市原本单调的背景,参与到城市更新当中。这不,藏在福州街头巷尾间的涂鸦文化墙,它们或卡通,或俏皮,为许多原本老旧的角落注入了年轻的生机,给城市文明带来了全新的元素。涂鸦文化墙正在为传统文化“穿上新装”,让福州老街们变得“年轻闪亮”。
琯尾街:文化涂鸦闽味十足,别样方式再续千年文脉
说到福州的琯尾街,很多老福州人记忆中还是那条汇集各种美食、商铺的夜市。然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位于福州晋安区的琯尾街,在美术教授、园林专家的联手设计下,从市井味颇浓的街巷,蜕变成文艺范的特色街区,迎来蝶变。
琯尾街文化涂鸦墙,闽味十足
越来越多的城市年轻人,关注到这里的街巷民居彩绘——20多栋民居和商铺外观,成为彩绘师们的画板,从绿色的森林,到传统年画,再到法式的阁楼,原先景观杂乱的老街区,在流行千年的文化符号的衬托下,成为了福州版的“田子坊”。
琯尾街,南接塔头路,北靠金鸡山,西临晋安河,东面是商圈和新兴楼盘。和福州其他著名街区相比,琯尾街此前没有出众的颜值,街道两侧是老旧民房和商铺,缆线无序搭设,这一切,埋没了它的千年文脉。
据黄荣春的《福州郊区文物志》记载,琯尾街地藏寺始建于唐乾宁元年(894年),1864年,福州盐商魏杰重建该寺。寺内有一株百年香樟,还有魏杰题刻;“戊戌六君子”林旭的灵柩,曾寄存在该寺。